很多人会问我,我成功的背后有什么秘密吗?这些年,我对自己创业和投资的经历都会有一些思考,我认为是有这么一个“成功方程式”的:
01
能让人和企业
走向终极成功的一定是愿力
无论创业还是打工,有没有使命感,愿力强不强,发心是什么,非常重要。我投资这么多企业,发现企业创立的第一天就已经注定它的使命和发心。
很多企业发心不够,愿力不足,就会失败。如果愿力够,能量足,未来面对再多的困难,也会坚持。
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句旁白:“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知道是没有力量的,相信和实践才有力量。很多人只听别人建议,没有决心和信心去实践,所以很多时候,听了也是白听。
信心从哪来?来自于个人具备的条件,以及外界的认可。很多人并不是打算做一番事业的时候就集天时、地利、人和,99%的创业一开始都没有条件。
没有信心怎么办?要有决心,就是能发多大的愿,有多强烈的愿望想要成功,想要解决某个行业内的问题,想要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
愿力有分大或小,足还是虚。经营企业算小愿力,能够做点小生意,解决小困难,创造小价值。大愿力则会做大事业,解决大困难,创造大价值。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20世纪90年代,乔布斯回归苹果公司后,重塑苹果公司形象和文化,告诉员工、告诉顾客、告诉世界,苹果公司存在是为了制造伟大的产品,而不是为了多高的股价,多高的市值。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马云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推倒了“信任”“支付”和“物流”三座大山,让天下不再有难做的生意。推倒了这三座大山之后,他又发现了新的大山,做金融,重仓支付宝、升级蚂蚁金服,接着做数据,打造阿里云……
很多发明和创造,都是靠这些发大愿的先行者去替人类发明和创造的。他们思考行业问题、社会问题、世界问题,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的背后,是一个人足够大的愿力。它足以支撑一个人去对抗黑暗、困难、艰涩、彷徨。
02
真正成功的人都在做这件事
时间是所有人最均衡的资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就,核心差异就是思想和认知,它们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贫富和幸福程度。
老实说,马云不比我们勤奋,但他的认知边界比我们的都宽,思想高度比我们的都高。马云的思考都是有深度的思考,他的勤奋都是有效率的勤奋,因此也就达到了比常人还高的境界。
10年前,也就是云数据、大数据还备受质疑和诟病的时候,马云就支持王坚博士等人开始投入研究,坚持到今天,阿里巴巴在此方向的研究和贡献可谓备受称道了。
思想是分层次的,所以才会有无数问题,有无数种做法。马云的成功不仅仅是努力的成功,更是思想和认知的成功。
一家公司的老板,应该将个人最多的时间花在提升自我认知上。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企业家应注重“闻道”,天天去思考、学习,提高认知层次,创始人一定是靠思想和哲学领导企业,而不是靠比员工技能方面强多少。
“一技之事”,是较低层次的事情。较高一层的是“术”,即战术;更高一层的是“法”,即系统的打法;再高一层的是“道”,即本质和规律,比“道”还高一层的是“魂”,即思想、哲学和信仰。
靠“技”,人能挣几十万;靠“魂”,就可能做几万亿的生意。马云的“上三板斧”,使命、愿景、价值观,“下三板斧”,人才、组织、KPI,对应的正是上述这些层次结构。阿里巴巴几千亿美元的生意,靠的也正是这些。
华为的任正非任总能;马云不会写代码、不会卖货,但就是有思想,也能;腾讯的马化腾马主席,是层层通关、升到山顶的,也能。
一些和马云、马化腾同时代的企业家因为没有提升和进化自己,当时比腾讯还要大,比阿里还要好的企业开始落伍和陨落,还有一些企业家到今天,还事事亲力亲为,“一言不合”就亲自操刀,这应该改改。
次要的事务都交给团队、交给合伙人、交给员工去完成吧,企业创始人只需提升个人认知即可。
成功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努力。
英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毫无疑问,任何事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长期的、坚定不移的努力,有了愿力做背书,做好足够的基本功才能有好的结果。
创业需要坚持,虽然努力是最不核心的竞争力,但它却是干成事的基础。
没有容易走的路,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没有容易得到的东西,容易得到的也将容易失去。世界上最容易挣的钱,全都写在《刑法》里了,谁敢挣这样的钱,谁必付出应有的代价。
很多时候,有因可能无果,有大因可能只有小果,有多个因可能只有一个果。
努力了很久,发现得到的很小,怎么办?不要放弃,持续耕耘,持续付出,收获就在后头。
不要以创业为苦,终日愁眉苦脸,而要把它当成一种修行,一种享受,以苦为乐,每天迭代一点,每天进步一点,为过程而活,不功利地为结果而活。
04
决定成功的关键要素
99%的人都忽略了
“愿力+认知+努力”是自己可以去解决、去行动的,但是这依然不是取得成功的根本性要素。
成功最为重要、且具备决定性因素的第四点,99%的人都会忽略,那就是——时代。
任何大成就都不是仅靠自我努力,还要靠“撞对”了时代的脉搏和需求,任何大的成功都是时代给予的。
微信的成功,固然离不开马化腾的资源和张小龙做产品的能力,但最重要的还是这个时代需要一个“微信”。即使不是“微信”,也会是其他同类的产品软件。只不过刚好马化腾带领的这拨人做好的准备,顺势而为,趁势而起,于是成功了。
没有永远成功的企业,只有抓住时代需要、并被时代所需要的企业才会是大企业。
今天,我们撞到一个人类发展最快速、物质极大丰富、科技极度发展的好时代,过去几千年的发展可能不如现在一两年,因为现在是在以几何级的裂变速度发展。
我们要去找那个时代的脉搏,谁做好了最好的准备,谁就更有可能成功。
所以,做事情最正确的姿势是,以对未来的判断,来决定当下要做的事情。
所从事的行业,它未来的技术和文化的趋势是什么?我们得有所预知,站在下一个风口等风来。
我曾提出打通成功的“任督二脉”一说,一个人,只需要真正打通这两个脉,成功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这两个脉,一个是利他心,另一个就是进化力。
05
自私的人和自私的企业
都活得“短”
我特别信奉“一把伞的哲学”,平常你不为别人遮风挡雨,在你困难之时别人为何要将你高高举起?一个人和一个企业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他有被他人利用的价值。如果你和你的企业都没有被别人利用的价值,还有何成功可言?
一个企业的成功,根本不在于它做什么产品、做什么服务,而是它背后所秉承的经营哲学和价值观文化,这才是引领企业发展的根本。
乔布斯从不关心苹果的股价,他只关心产品,所以才有苹果如此伟大的企业。
当他提出来说,我们要造只有一个按键的智能手机时,所有人都反对,他凭什么如此笃信一定能做出来?
他说消费者需要,就是这样的愿力和利他之心,才能做出这样伟大的企业。
商道即人道,做生意不是为了赚取金钱,而是为了赚取人心。
《道德经》里蕴藏了很多商业真谛,很多企业家的办公室挂着“上善若水”,挂着“天长地久”,但没几个人真正懂这两个成语背后的含义,其实这八个字蕴含了一切商业的真理,你把它悟透了,做商业就非常容易。
如果你真的去深入理解“上善若水”,你会为它当中所蕴含的智慧而感到震撼。
人的欲望是往高处走,要更高的权力,要更多的财富,要更多的知名度,这是人的欲望,每个人都是这样。
但仅仅这样追求是不能达到更高境界的,我们应该反过来学水,叫“水往低处流”,“低洼得以充盈,屈就反能伸展” 。
水为财,你把自己放的越低,水就越往你这流,你就收获得越多。那些不懂得谦虚,不懂得低调,不懂得忍让,不懂得给予别人更多的人,是永远不能得到这么多的。
如果我们能把“天长地久”领悟透,你的人生会豁然开朗,轻松淡定,特别容易知足,特别容易幸福,也特别容易成功。
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亿年以来,天地间的万物生生死死,但是天和地依然在,为什么?因为天和地不是为自己生的,是为他们中间的万物而生,所以他们才会长久。
而我们人、植物和动物都是为自己而生,人一生下来就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植物为了吸取更多的阳光水分就使劲往上长,它长的越大就盖住了底下其他的植物,它也是自私的。
所以,不自私的人才长久,不自私的企业才长久,自私的人和自私的企业都会活得“短”。 大商无商,从商者先利他,赚取人心,再顺便从商。今天的我们,都要学习这样的商人,通过为他人服务,赚取员工、顾客、合作伙伴的心。
企业家需要用历史观去看待现象、思考问题,结合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探究背后的根本。
时代的车轮不断往前运转,人类从人猿进化而来,经历了近200万年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后,进入农耕社会,开始使用青铜器、石器、铁器耕作。期间,中国、印度等四大文明古国领先其他国家几千年,成为世界的中心。
之后,进入蒸汽时代,英国崛起,欧洲领先将近300年。而蒸汽时代不过百年,世界很快进入电气时代,美国开始崛起,欧洲领先300年后开始落后。
期间,互联网引擎出现,美国因此彻底雄霸世界,中国比欧美晚了约15年进入这个时代,不仅错过了之前的两次工业革命,还错过了三点半个时代,到了互联网时代的后半期,才奋起直追。
经过Copy to China,照搬、模仿、创新,得以重新崛起,在20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与美国并称“双雄”。
接下来的5年内,世界要进入智能互联时代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区块链这些思想和技术所引发的一个新的时代。
1、引发一个时代更迭进化背后的真正诱因,是生产力的再次提高;3、在任何一个时代,掌握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生产力的人、组织或国家将雄霸世界,并且新时代的人将打击旧时代的人、碾压旧时代的人。
十几年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大企业埃克森美孚、通用电气、花旗集团、美国银行等,几乎都属于金融和制造业;十几年后,这一榜单只留下微软、埃克森美孚和通用电气3家,其余的都被苹果、谷歌、亚马逊、脸书等互联网新贵挤去了名额。
而曾领先的IT巨头公司,雅虎、索尼、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也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走向没落。
中国也已由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以从事制造业为主的第一代企业家,到20世纪90年代,出现模仿西方模式并尝试创新的第二代企业家,到2005年左右,出现第三代企业家,对过去所有的模式提出挑战。
所以,时代的这种运动告诉我们:没有进化力终将被抛弃。
一定要想着怎么迭代,怎么进化到下一个时代,这就是“进化力”。
人生有很多理念、很多方法、很多思路,但是知道是没有力量的,相信并做到才有力量。●作者:杨守彬。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正和岛(ID:zhenghe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