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033039821(服务时间:工作日08:30-19:30;周六日08:30-17:30)
18033039821
热搜 : 单海洋 秘书 行政 中高层 营销 销售 研发 团队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富取决于极少的大高潮,幸福取决于较多的小高潮

财富取决于极少的大高潮,幸福取决于较多的小高潮

2019-09-03 10:29:39
分享到 

64.JPG

在你面前,摆放着一个黑色的箱子,里面装着两个盒子。现在你手中有100颗红球和100颗蓝球,你可以将这些球随意组合摆放在两个盒子中。

 

游戏规则是,你手伸进去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只有摸出红球才算中奖。请问:你应该怎么摆放这些球,才能让中奖的概率变得最大?

 

答案是:在一个罐子里面只放一个红球,而把其它所有的球都放进另外一个中。这样的话,你中奖的概率便是74.87%,远高于表面上应得的50%。

 

这里面的秘密是罐子的随机性和球的随机性。既然每个罐子都有50%被选的可能性,所以干脆让其中的一个罐子概率最大化,全部放红球,放一个即可。让其余99个红球和100个蓝球“战斗”。

 

读懂这个游戏,你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在他们的脑海中有着一套应对世界的立体系统。

 

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发现这些最厉害的人的底层思考方式,成为解决“不确定问题”的高手。


一、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一次

命运会改变吗?

 

我们被一个广泛的悖论困扰着:这个世界上的机会越来越少。

 

30年前“倒买倒卖”就好了,20年前搞块地就好了,10年前做互联网就好了,几年前买英伟达的股票就好了,上个月买特斯拉就好了……

 

人们总是为曾经错过的机会而懊恼,似乎要是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真的是这样吗?

 

举个例子,按照统计规律,某个城市每年有100个人自杀。做个假设,假如我们可以乘坐时光穿梭机回到过去,成功阻止这100个人自杀,能够将这个城市的自杀率降低为零吗?

 

我猜不能。当你挽救了这100个人的时候,上帝仍然在扔骰子,大的社会定律还在起作用,可能或多或多仍然会有另外好几十人自杀。

 

统计学家凯特勒认为:“是社会制造了罪恶;有罪的人仅仅是执行罪恶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绞刑架上的牺牲者是社会的赎罪牺牲品。”

 

所以,假如你可以穿梭回去拯救自杀者或者降低犯罪率,你要做的不是“定点打击”,而是去探寻本质原因。“通过修正建制或行政实践,人们可以使一个国家的犯罪率下降。”

 

让我们进一步假设:你这辈子里干的那几件主要蠢事,就像一个城市里某个概率的犯罪数量。

 

假如我们可以回到过去,即使你改变了人生中那些决定性的转折点,比如某次考试、选择专业、决定跟哪个老板混、跟谁结婚……这都像定点阻止了犯罪者,并重新做出正确的决策,但你此生的命运可能依然无法改变。

 

因为你自身的系统结构,决定了你的无数个其它的行为方式,推动你奔向那无法扭转的宿命。

 

然而幸运的是,本质上,每时每刻,你都坐在一架时光穿梭机上。每个时间点,都是某种意义上的“重新开始”。你可以在任何一个时刻重启。

 

所以,与其向外东张西望找答案,不如打好你手上最大的那张牌:也就是你自己。最重要的就是知错就改,改变你自己,改变你自己的行为方式。

 

未来,就是你现在做的一切的回报。


二、我们必须接受不确定性的事实

并学会在其中生存

 

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为什么不能成为很厉害的人?

 

因为绝大多数人的认知系统还停留在牛顿力学时代。我们玩儿球,看物体按照牛顿力学精确计算出的抛物线飞行;我们学骑车,享受着惯性的乐趣。

 

在一些人眼中,世界犹如钟表般牢靠。他们相信决定论,比如努力就一定会得到回报等等。

 

但是进入20世纪,量子机制取代了牛顿力学的物质观。宇宙开始不确定起来,充满了随机和偶然。

 

这一观点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人类社会。我们所在的系统永远以新颖的方式发生着变化。火灾和战争、地震和市场崩溃、全球变暖和国际贸易,事物间的关系远比简单的类比复杂得多。

 

但大多数人呈现出的却是这样一种思维错位

 

在“牛顿力学”应该发挥作用的确定性环节,比如专业能力提升、自我完善方面,采用随机性应对方式。大家根本没有一种要把自己打造成“一艘船”的概念,完全是用既有的知识去拼凑,然后掉进水里胡乱扑腾……

 

而到了极端随机的环境里面,大家又特别希望有确定性的东西。总有人和我说,你别跟我讲道理,你直接告诉我一二三四应该怎么做。这事儿挺搞笑的。我要是能告诉你怎么办,我早就成亿万富翁了。

 

面对现实世界,大多数人选择:花时间试图控制不可预测的那些东西,却对自己自暴自弃

 

就像一位历史学家的说法,美国在珍珠港袭击中吸取的教训应该是:“我们必须接受不确定性的事实,并学会在其中生存。因为没有什么魔力能够提供确定性,我们的计划必须不借助它也能实施”。


在这方面,人生其实最像玩一场德州扑克。

 

德扑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算得出来的那部分被称为技术;无法计算的那部分则是艺术,正是这部分更能模拟我们的现实世界。

 

我们若想要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就得有类似于打德扑式的思考方式: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你应该扮演理性代理人,寻找最小化风险、最大化收益的下注方式;

 

但另外一方面,再精准的计算也无法消除不确定性。


学会随机地应对这个世界,你追求的不该是正确,而是正确率;甚至不是正确率,而是正确的期望值和效用

 

有人会说,怎么能用赌博来隐喻人生呢?其实,难道人生不比赌场更加难测?大多数人不比赌徒更加孤注一掷吗?对我们和孩子而言,这是应该补上的人生必修课。

 

人生赢家对手中不确定的扑克牌的态度是:如同初恋,如履薄冰。


三、这是最好的时代,要敢于下大注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对未来保持乐观。这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好,进步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人类社会呈现出指数级的发展趋势。我们正处在人类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虽然会有些小波折,但是人类的总体命运仍然向上。

 

置身大时代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先说观点,“财富取决于极少的大高潮,幸福取决于较多的小高潮”

 

这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财富取决于单次的幅度,而非频率。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推崇“幂次法则”,即20%的关键事物带来80%的收益。他投资公司的赚钱逻辑是这样的,第一名为他赚的钱,比第二名到第十名加起来的还要多。

 

彼得·蒂尔举过这么一个例子:


2010年,霍洛维茨投资基金向ins公司投资了25万美元。两年后,Facebook以10亿美元买下该公司时,霍洛维茨已经在ins上赚到了7800万美元。两年不到,312倍的回报。

 

但问题是,霍洛维茨基金的规模是15亿美元:如果只开出25万美元的支票,那么它得找到19个ins,才能收支平衡。


机会来临时,要敢于下大注。巴菲特在2010年写给股东的信中曾说到:“好机会不常来。天上掉馅饼时,请用水桶去接,而不是用顶针。”

 

其次,幸福取决于频率,而非强度。再大的单次幸福事件,持续的时间也不会比小的多太多。

 

全球现象级畅销书作家罗尔夫·多贝里最近出了一本书,叫做《清醒思考的策略》,非常值得一读。他在里面提到过一个叫做“专注点幻觉效应”的现象,即你买过的任何商品,为你带来的快乐都会被“专注点幻觉”影响。

 

无论是一辆新车、一套化妆品,还是一个奢侈品包包等等,只有在专心想它们时,我们会感到高兴。然而,在日常使用的时候,我们却会逐渐将这些快乐抛诸脑后。

 

人们总是高估积极经历对提振心情所带来的影响,又低估了自身的适应能力。

 

哈佛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认为,是否赢得大选、找到伴侣、获得晋升和通过考试对幸福的影响,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最近的研究表明,很少有经历能对我们产生超过3个月的影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幸福应该是上百件小事叠加的综合。一个每天经历十几个小开心的人,很可能比只遇到一件大喜事的人更幸福。

 

而如何建立起上述财富的大高潮和幸福的小高潮之间的某种联系,决定了你此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会发现一个人一辈子赚的大头的钱,也就是靠那么几件事情。但是,这里面有个要命的地方是,你不知道哪个才是机会,什么时候才应该下大注。这是最难的,需要耐心等待。

 

所以一个人最理想的模式,就是在等待大机会涌现出来的过程中,也能找到个人幸福的状态。

 

就像洛克菲勒在他86岁时,写下的一首总结自己一生的短诗中所描述的那般:


“我从小就被教导既要娱乐也要工作,

我的人生就是一个悠长、愉快的假期;

全力工作,尽情玩乐,

我在旅途上放下了一切忧愁,

而上帝每天都善待着我。”


四、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幸福的

幸福不过是“个人策略”最大化

 

10多年前,我看过一条新闻,国外有位妈妈办了个摄影展,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摄影展的主题很普通,只是摄影师拍下自己孩子的日常点滴。摄影技术也没有任何高明之处。但是仍然有许多人赶来小镇一睹为快。

 

那么,魔力在哪里?秘密就在于:这个妈妈从孩子出生开始,每天为她拍一张照片,一直到孩子成年,一天都没错过。所以,即使每张照片都是那么普通,但是几千近万张照片串在一起,实在是震撼人心。

 

这提醒我们:成就非凡的荣耀,未必需要非凡的基本要素。一位妈妈拍照,拍了17年。这是一件可坚持、可以由量变跃升为质变的事情。

 

然而,大多数人没有理解到的一点是:绝大多数事情并不符合量变跃升至质变的逻辑。比如,你再勤奋,也很难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等等。


但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做着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不会有所成就的事情,将自己往“笨蛋”的方向发展。

 

正如我们无法把一个悲观的人变成乐观的;即使能做到教会一匹马数数,它也永远不会成为伟大的数学家,除非它的理想是在马戏团表演“会数学的马”。

 

学会接受和拥抱自己的局限性,不仅不是悲观,不是宿命论,相反是在人生的长河迎面而上。能够对自己做出科学的,也就是近乎残忍的分析和判断,常会带来乐观的结果。

 

这就像芒格所说的,我们比别人优胜的地方在于我们选择避开恶龙,而非杀死它们。

 

在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发现你自己。这是实现“个人策略”的关键。认知升级的本质,就是要找到你自己最小的那个内核,然后令其最大化。我们需要像机器学习那样,具备“一种能够构建自我的技术”。

 

而当你尚未找到上帝创造你的说明书时,记住一个特别简单的词,本分。努力地把你眼前所能看到的事情做好,做到最后。大多数人的计算深度,都难以超越现实的不确定性,那我只想一件事情就好了:我当下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写到,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幸福的。所谓幸福,是在于认清一个人的限度而安于这个限度。


内容来源:本文内容来自 正和岛(ID:zhenghedao)公众号





关注我们

BEST管理学院二维码.jpg

最具价值管理学习平台

企业培训  股权密码  前沿资讯


提出您的需求或疑问

我们将在1个工作日之内回复

客服专线:180-3303-9821

腾讯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加入BEST
合作机构
帮助中心
会员权益
隐私保护
法律说明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BEST学院
微信公众号
集势全球
开课城市: 上海 北京 深圳 广州 苏州 成都 杭州 青岛 天津 厦门 长沙 武汉 南京 贵阳 洛阳 郑州 

© 2024 BEST管理学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181169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