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过程中,当遇到工学矛盾、预算有限的双重挑战时,如何高质量完成对优秀青年人才的赋能?北京公交集团通过实施“模块化”运营培训项目,对培训子系统进行了分解、统筹设计,并持续优化资源,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是2019年9月推送的第3篇干货,计3935字,阅读时间8分钟。文 | 范文君 北京公交集团党校教研开发部副部长
来源 |《培训》杂志9月刊
高素质青年管理人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储备资源。北京公交集团党校(以下简称“集团党校”)于2018年起设计了第一期优秀青年人才培训班暨“常青藤”训练营(以下简称“中青班”),通过“两专两化”建设,提出了“模块化”培训运营模式。
企业将复杂的产品或业务“拆解”为可独立设计且能发挥整体作用的更小子系统,再按照某种联系、规则将其统一,构筑成复杂的系统或过程。而北京公交集团党校充分提炼了“模块化”理论中细分模块、统一设计、协同作用、增加选择、降本节支的精髓,将它融入企业内部培训各关键环节中,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对于集团党校来说,定制化的培训项目在规划时,“模块化”运作就已经开始了。集团党校通过“对—访—测”率先结合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并与送培单位做反复沟通和交流,从而厘清他们此次的培训目的、培训期望、培训重点。
为进一步了解培训需求,集团党校采取一系列分析手段来掌握团队、学员情况。后者则明确了集团主业板块依托既有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加大对公交资产投融资与管理、汽车服务贸易这两个方面的拓展力度。将其“翻译”成培训要求即为“一专多能”。主要参考6D模型中量化结果的工具——结果计划轮,从“业务目的—行为表现—衡量方式—评估结果”4个方面详细说明,明晰他们期望达到的培训结果。就他们目前的个人管理能力和整个团队管理风格形成报告,梳理出各项能力的长短板,比如自我管理、管理潜力、领导者动力、管理个性等。
能力素质测评
整理上述报告后,项目组基本能清晰定位“中青班”的教学设计思路,即在注重演讲、沟通和多媒体宣传的基础上,应用小组制学习方式。并且,强化线上与线下授课相结合,同时在培训期间加入全方位考核,实现真正的训战结合。集团党校通过开展“三库”建设,即师资库、课程库、学员库,为“中青班”匹配适合学员的课程与师资打下坚实基础。本着公平的原则,集团党校以结构性思维设计完善了师资库的甄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讲师从海选报名到综合评定,各个环节层层递进——
而课程库是根据集团内部不同类型的培训积累不同的课程,譬如党建类、行业类、通用管理能力类、专业技能类等。学员库则重点明确学员的单位、职级、专业背景、岗位需求、以往参训经历等。
正式培训环节,最大也最直接的挑战就是工学矛盾。恰逢公交企业的冬运期和年底工作汇总期,学员非常繁忙,如何保障教学计划和既定课程的实施?答案是把课时模块化。尽管课程的组织形式在顶层设计模块就已完成,但是,具体到每天的教学安排,仍然有再细分的必要。在线上教学环节,集团党校调配各类学习资源,包括公交在线学习平台APP、微信等。同时,通过5个步骤完成了线上建班、考试、微课学习、测评反馈、答疑互动等一系列设计。以“中青班”的“常青藤TED”活动为例。
依托SMART原则,集团党校每周会进行8课时、15万字的主题推送,学员的TED分享必须从这些文章中选取。以微信群为主要推送载体,而公交在线学习平台APP则用于管理。为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无缝连接,每期培训前,群里会发布学习主题,学员自行预习并针对该主题列出学习任务;开课前10分钟,集团党校引导大家复习上一期课程知识要点,温故而知新;紧接着,是40分钟的主题分享、10分钟的答疑,再结合主题发布新的学习、行动等任务。同时,集团党校还结合巴洛格的“20-2-20”原则要求学员进行自我转化,即20天内完成学习任务并打卡,参与讨论等活动;集团党校收集任务成果,学员、导师在20分钟内完成线上点评。每位学员的分数由“自评+他评”后的加权平均数得出。当然,导师也会定期给予反馈。学员除了在公交在线学习平台APP上进行打分外,分享的PPT还要转成微课,便于他人随时随地查阅。按照水平思考维度,需把握各种教学方式,比如拓展、行学、听讲、研讨、实操、沙盘模拟等;按照垂直思考维度,就行学来说,还要进一步细分,是红色教育还是标杆学习;标杆学习是属于行业内部还是行业外部的。正因为不同课程、不同要求,其准备的教辅材料、食、宿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集团党校将课程组织形式、课程品类、教研资源分解为不同模块,再像拼乐高积木一样,把它们有机融合在一起。以“互联网思维与商业模式创新”课程为例。
在顶层设计时,集团党校就明确了目的,即着重培养学员如何通过强化创新变革意识,更好呈现出“高效执行者”的一面。与此同时,线上教学推送了大量相关文章。
线下教学组织中,首先,根据模块设计逻辑,预判出可能要用到的模块,例如课程形式、师资、教学资源以及筹备工作(合同的签订、行学车辆预定等);其次,将每一小模块“组装”起来,集团党校邀请创新管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专家,就该主题进行授课,发放相关书籍后,组织大家进行“青藤读书”活动;另外,要求学员链接本职工作,带着自己的交流主题前往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现场学习,并通过举办“青藤TED”开展学员分享,以巩固大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集团党校把常规的集中脱产培训课时“打散”,采取了“4+2”工训结合方式,分12周完成。除第一周是全封闭脱产学习外,其余各周都是工作4天、学习2天。同时,以周为单位规划总课时,确保4天的在岗工作有“心意”、2天的线下学习见“新意”。其中,在岗工作期间,学员需借助微信群和公交在线学习平台APP完成个人、小组的团队任务、读书计划,以及家庭作业,并于周末提交或展示;而线下学习,主要通过专家授课、行学拓展等方式,帮助大家掌握新知识、触发新理念。值得注意的是,针对2天的线下学习,在常规的课时安排外,还特别增加了演练时间,即中午课间,学员要依次进行“青藤TED”展示,以上周微信学习内容为主题,开展计时演讲。同时,每天的晨读中,大家按照抽签结果,分享读书心得及拆书体会。当天出勤的学员,会收到在线评估,以便及时调整。
尽管工作强度高、学习难度大,但是,“中青班”的学习成果量化创下新高,靠的就是“模块化”实现的闭环萃取。集团党校制定了“学习成果显性化、成果种类多样化、成果数量规模化”的目标,且尝试通过“选定萃取内容—实现途径—二次利用成果”来达成。
为了更好地保障培训效果落地,在考察学员成绩时,由集团党校发起,学员、导师(学员的直属上级)、第三方机构同时参与,联动评估。
根据提交的各类心得体会,学员自己提炼此次培训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汇集后反馈给送培单位。
由学员的直属上级担任导师,整个培训期间定期对其进行定性评价。导师每三周一次,与学员开展一对一专项辅导和沟通,并根据他们的在岗表现,填写集团党校提供的评价量表,单线反馈评估结果至党校管理人员处。此外,培训结束前,导师应给予学员一份汇总评价,包括成长情况、目标达成与未来展望等。
集团党校将考勤、考绩、考学都纳入其中,且以成果萃取为依据,重点评估学员的面授课程、实践考察、跨界考察、课题研究成绩等。同时,对他们参与的“青藤TED”“青藤读书”“青藤优课”进行定量考核。
携手第三方测评机构,通过定制化开发,以在线测评的方式对学员开展APM素质测评,即从能力(Ability)、个性(Personality)、动力(Motivation)三个方面全面剖析企业岗位所需的人才素质,定位个人及群体的优势和不足,为大家的发展提供客观分析依据与指导。
本文来源于《培训》杂志9月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BEST管理学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