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前思考:
华为的12字箴言是什么?
华为的具体行动准则是什么?
华为如何回归商业的本质?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我们把‘指挥所’建到听得到炮声的地方,把计划预算核算权力、销售决策权力授予一线,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打不打仗,客户决定;怎么打仗,前方说了算。由前线指挥后方,而不是后方指挥前线。
华为是如何“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呼唤炮火”的?
举个例子,任何一家优秀的公司都有独特的企业文化,有些文化体现在公司的“内部黑话”中。华为也不例外,也有自己的“内部黑话”。
曾经有人在华为内网“心声社区”评选最具华为特色的“内部黑话”,最终“Welcome to join the conference”这句话得票最多。
因为华为人在全球开展业务,一线和后端沟通只能通过越洋电话会议,“Welcome to join the conference”是华为电话会议中的第一句话。华为人听这句话几乎都听到耳朵长茧了。
华为一线的很多电话会议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提前通知你,当你接到了一个电话号码是“0755-28780808”或类似号码的来电时,就知道是有会议要开了。
接听之后,会议系统报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句话,然后你输入自己的华为工号,一线会议召集者再和你说明是哪个地区部的项目需要求助你的部门。
华为的电话会议很有意思,往往开始时有3个人在开电话会议,两小时后,当电话会议结束时,在线的可能已经有12个人了。
为什么?一线向你的部门求助,你说只能提供部分资源,其他资源还需要某某部门配合,于是一线会议召集者会把你说的那个部门的负责人也“拉上线”,当下就把资源确定下来。
更绝的是,当这个电话会议快结束时,一线的“小毛孩”会说:“感谢家里各位兄弟的支持,我稍后写一份纪要,抄送给各位,大家明早回到部门,就把资源落实一下。”
在华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会议纪要具有法律效力,电子邮件就是命令(mail is order)。
在很多公司里,只要董事长没签字,会议纪要就很难执行。在华为,任正非说:
我也不知道一线要多少资源合适,只能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因为他离客户最近,大家先听他的,选择先相信他,我们事后复盘时发现浪费弹药了,再‘秋后算账’、总结经验就好。
任正曾发表知名的“鸡毛掸子”讲话:
自我批判是一种武器,也是一种精神。华为所有的领导层、管理层、骨干层,华为所有产品体系的干部,带去了自我批判的风气以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是自我批判成就了华为,成就了我们今天在世界同行中的地位。我们要想继续提高竞争力,就要坚持自我批判的精神不变。
我们提倡自我批判,但不提倡批判。为什么?因为批判是批评别人的,大多数人掌握不了轻重,容易伤人。自我批判是自己批评自己,大多数人会手下留情。虽然是鸡毛掸子,但多打几次也会起到同样的效果。
举个例子,2017年9月5日,任正非在华为内网“心声社区”转发了一个帖子。他以个人名义向离职员工孔令贤致歉,呼唤该员工回来,这个帖子迅速刷爆全网。
任正非转发的“寻找加西亚”帖子,内容十分动情:
加西亚,你回来吧!孔令贤,我们期待你!2014年孔令贤被破格提拔3级后,有了令人窒息的压力,带着诚意离开了华为。周公恐惧流言日,更何况我们不是周公。是公司错了,不是你的问题。回来吧,我们的英雄。
对此,任正非还写了按语:
为什么优秀人物在华为成长那么困难,破格 3级的人为什么还要离开。我们要依靠什么人来创造价值?为什么会有人容不得英雄?华为还是昨天的华为吗?‘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现在还有吗?有些西方公司也曾有过灿烂的过去。华为的文化难道不应该回到初心吗?我们要紧紧盯住优秀人物的贡献,紧紧盯住他的优点,学习他的榜样,这要成为一种文化,这就是哲学。
一个掌管了18万“将士”、公司年营业收入达7 000亿元、年已70多岁的商界著名领袖,向一名离职的普通员工认错,并且以总裁办电子邮件的形式将致歉信群发至全体员工,这在商业史上真的很罕见。
对此,任正非表达了两重含义:
第一,作为公司的领导者,代表公司对孔令贤或者孔令贤这样的员工的离开表示愧疚,表明了他求贤若渴的态度。
第二,他以孔令贤为例提醒全体干部,推动华为成为尊重人才和唯才是举的平台,这是华为的生存哲学和企业文化。
一直以来,作为创始人的任正非,时不时以过来人的身份语重心长地对华为员工“敲边鼓”,这对70多岁的领导者而言,真的很不容易!
有华为员工评论道:“看完任总的这段肺腑之言,我竟然感动得哭了!”
华为所进入的主航道,就像信息社会的一块东北的黑土地……这个行业的空间足够大,够我们这辈子努力,不要轻易转移这个战略目标,也不要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