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033039821(服务时间:工作日08:30-19:30;周六日08:30-17:30)
18033039821
热搜 : 单海洋 秘书 行政 中高层 营销 销售 研发 团队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每月多赚3000的副业,为什么毁掉了“斜杠青年”?

每月多赚3000的副业,为什么毁掉了“斜杠青年”?

2020-01-08 12:40:32
分享到 

64.JPG



01

只有面子没有里子的斜杠青年


 

上周,和前同事木兰一起吃饭,她十分八卦地透露了一条信息:老陈又回来上班了。

 

我一脸懵逼:“哪个老陈?

 

她一脸嫌弃地看着我:

还有哪个老陈,就是那个说自己绘画天赋了得,上网学了几节插画就创业的那个老陈啊。


结果创业失败了,就灰溜溜回来上班了,从头开始还是要按新人标准计算奖金。

 
我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个人,有这么回事。
 
之前做护士的时候,他有点闲暇就开始线上学习,后来慢慢有了起色,开始接简单的海报,每个月能多赚三千。

于是,感觉人生从此起飞,后来一鼓作气辞职创业去了。
 
没想到,他严重缺乏策划能力和美感体验,而且经验严重不足,最后的结果是:有上顿,没下顿,拿半路出家的技术谋生根本不成事儿。
 
恕我直言,斜杠青年哪有那么好做,你看到的都是面子和标签,剩下的大多是名不副实、不上台面的技能。
 
你凭什么拿速成的技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表面的显性知识谁都容易学会,内里的隐性知识才最难掌握。
 
 

02

职场的怪相:
上班摸鱼,回家学习,越学越迷茫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大多数人上班迷茫,下班后更迷茫。
 
相当多一部分人不喜欢现在的工作,看到别人能写文章、拍抖音、做奶茶,于是按捺不住挣钱的欲望,也想做个斜杠青年。
 
于是,他们开启了上班摸鱼、下班学习的状态,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进行碎片化的学习。
 
比如,听了爆文大牛的写作课,把十几条写作心法铭记在心,但是依然写不好文章。

这种现象实在是太常见了。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突然发现,效果真的出来了:自己更加迷茫了。
 
别说无心上班了,甚至连碎片化学习都看着心烦了。
 
如今,讲成功方法的书、号称“40分钟学会”的技能线上课、“15分钟就能看完”的经典名著俯拾即是。

很多人都在争先恐后地学习新知识,但是完全派不上用场,工作上依然敷衍了事。
 
就拿职场管理来说,有很多方面的内容要学习:
 

  • 傅盛讲的是小企业逆袭;

  • 彼得德鲁克用管理的哲学;

  • 吴伯凡老师讲的是中西方文化;

  • 马云老师灌的是毒鸡汤;

  • 刘强东主张兄弟们一起996;

  • 吴晓波老师讲的是财经管理。

 
结果一股脑吞下去之后发现:不仅弄混了,还记不住,头脑还是一团浆糊。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觉得自己看了很多知识依旧一无所长?
 
说实话,我有。
 
明明觉得自己学了很多,成就感爆棚,但是冷静下来就会发现,自己还是像霜打的茄子,在一堆干货面前,我们学也焦虑,不学也焦虑。
 
古典老师说过:

一个人如果没有搜索能力,他不会知道背景;没有思考能力,不会知道为什么——


这样单纯知道一句话,比不知道更糟糕。

 
问题出在哪里呢?就出在干货太多了。

吃不消,撑不下,都成了不能实践的一页空谈。
 
生活的重击面前,干货也拯救不了我们。
 

03

干货依赖症,你是否也中招了?

 
前两天我和Andy讨论了一个话题:如何高效又快速地贴双眼皮贴?
 
Andy说:“我知道啊。

然后她翻了半天微信收藏,甩给我一条教程链接,但是真的让她实际操作,她却完全不知道第一步是什么。
 
这种感觉就好像,哈利波特说自己懂得魔法,但是真到要和伏地魔对峙的时候,却茫无头绪地狂翻教科书寻找魔咒。
 
这样不但会错过可能的胜利机会,说不定还会小命不保。
 
你见过、听过的干货太多了,但是都没有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只有量的积累,没有质的改变。
 
网上有这么一个段子: 

如果你每天还在看耶鲁公开课,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知乎果壳关注无数;

36氪每日必读,对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对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喜欢罗振宇胜过乔布斯,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
 
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这是干货依赖症:你听了,但是没听进去。

这是病,得治。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

干货所代表的显性知识,只是一个骨架。

而背后的隐形知识,才是血肉,没有血肉就不能盘活知识,就没有竞争力,你能很快地学到的干货,别人也能。
 
你能很快地记住,也能很快地忘记。
 
日本知识管理大师野中郁次郎说过: 

我们行动中蕴含的知识,属于不易用语言表达的隐性知识。

而书本中的知识属于可用语言清晰表达的显性知识。
 
知识创造的过程,其实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

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叫做“知识的内化”。

 
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知识的内化能力。

人跟人之间的差距,中间都藏着你对知识的转译、演变、深化。

04

如何在工作中修炼隐性知识?

 
就像开头提到的,创业失败又回来的老陈,学了画图软件,画了几张海报。

但是,他并不了解设计和美感,所以失败也是意料之中。
 
晚上想了千条路,一觉睡醒走老路。
 
日渐焦虑的年轻人,真的无药可救了么?当然不是,我给你提3点建议:
 
1、专注当下,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 

之前听《刘润5分钟商学院》,刘润老师讲了自己在微软时候的疑问:如何在2年内学会别人5年内掌握的知识?
 
后来他发现只有一个办法:加班。
 
一点点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本职工作是你的饭碗,也是你精进的最好路径。

2、形成自己的“经验学习圈”(Learning Cycle)

从身边人、前辈或者书中积累经验,然后对经验进行积极思考,把碎片化的东西进行梳理整合。

再从思考中找到规律,最后把规律主动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又可以得到更多经验,这样便形成正向循环。
 
《5分钟商学院》的刘润老师曾经讲过一个费曼技巧:

用你的语言,把你的模型,讲给别人听。


你很可能会发现,过程中自己不明白或听众不明白的地方,就是自己理解的薄弱点。

 
3、不要学见识,要掌握知识 

碎片化的信息很难成为真正的知识,它只能让人增长见识。
 
见识与知识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满足了你的好奇心,后者是满足了你的真正需求。
 
创造小米手机的雷布斯说过:

任何人成功在任何的领域都需要一万个小时的苦练,谈飞猪上天真的是机会主义者。


今天在空中飞的那些猪,他们都不止练了一万个小时,可能练了十万个小时以上。 


没有时间的积累,见识很难内化为真正的知识。
 
这篇文章有点干,但是如果你读完就读完了,那么它也是一篇害人的“干货”,有价值但是无用。
 
如果你从中思考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它就是值得的。

✏️作者:维小维,公众号“维小维生素”(Weixiaowei6)。曾任四大、宝洁、网易等名企管理层,10年CFO&高管,掌管过亿资产。实战派财商教练,有料的职场达人,用干货和感悟给你一束光。





关注我们

BEST管理学院二维码.jpg

最具价值管理学习平台

企业培训  股权密码  前沿资讯


提出您的需求或疑问

我们将在1个工作日之内回复

客服专线:180-3303-9821

腾讯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加入BEST
合作机构
帮助中心
会员权益
隐私保护
法律说明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BEST学院
微信公众号
集势全球
开课城市: 上海 北京 深圳 广州 苏州 成都 杭州 青岛 天津 厦门 长沙 武汉 南京 贵阳 洛阳 郑州 

© 2025 BEST管理学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181169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