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如今,提到直播,不会让你只联想到“网红”“带货”,而认为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开展直播教学并非易事,参透背后逻辑,方能乘风而上。
内容设计 以“兴趣”为导向
激活流量 酒香也怕巷子深
玩转平台 学习“不宕机”
数据跟进 为下次做足准备
本文是2020年5月推送的第15篇干货,计6388字,阅读时间10分钟。
文 | 厉琨 本刊编辑
来源 | 培训杂志(ID:trainingmagazine)
当下,直播成了培训人学习与沟通的首选方式,热度颇高。对此,《培训》杂志日前发起了一项针对“直播培训”相关话题的微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小鹅通、千聊、腾讯会议是最受欢迎的直播培训平台前三位,共占32%的票数,与其余直播培训平台拉开较大差距。有63%的受访者表示,知识理论观点类的内容更适合通过直播平台进行培训,可见,应知应会类的知识借助直播平台传递给学员是不错的选择。34%的调查对象认为,实操技能类的内容需要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不断实践,不适合培训直播;另外,19%的受访对象表示,互动研讨类的内容在线下开展较为适宜。受疫情影响,目前直播培训较受欢迎。等疫情过去之后,74%的调研对象认为还会继续使用直播平台进行培训。另外,有50%的受访者指出,通过直播平台进行学习已成为一种习惯,以后还会继续保持这种状态。从数据可以看出,用户重视直播平台的使用体验、直播讲师和直播内容等要素,看好直播培训的未来发展前景。但是,随着需求量的提升,直播培训的局限性也被不断感知和放大——不易持续、缺乏体系化、有群无体等,都成为直播培训良性发展的绊脚石。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此时,我们应该理性认识直播培训,参透其内核与规律,明辨其趋势与方向,才能真正把握这阵风。
01
内容设计 以“兴趣”为导向
所有的直播、培训都要为业务服务,所以,前期整体的设计统筹、选题把关非常重要。线下培训中,学员在固定的时间被集中起来,不得不学;而直播时,学员或在沙发上、或在餐桌旁,学习状态很难统一。因而,要从选题的源头上把控,不能将“体系中的边边角角”照搬到线上。从企业或业务的角度来看,主要考虑两类选题。一类是自上而下的“任务导向”选题,即学完后马上会用到的,或是将来一定会用到的。比如,现在很多药企的销售代表,无法去医院拜访医生,那么如何维系与医生之间的连接,或是寻找当下或者未来的销售机会?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直播课程选题。此类直播的开机率会很高,因为学员本人会主动学,而领导也会要求他学。另一类是自下而上的“兴趣导向”选题,需体现企业个人发展中的痛点。比如,疫情当下,如何安抚员工情绪?如何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内容阶段,一定要把握直播课程的“短准快”,而非过往所谓的“短平快”。在竞越人才发展顾问崔佳看来,要在一“短”一“快”两方面着手。
一是时长比较“短”,要压缩时间,就要做好内容筛选——这就涉及到“准”,围绕痛点,进行内容的场景化设计,课程一定要结合学员的实际应用场景,提供解决方案,讲师要从知识的搬运工变成问题的解决者。另外就是“快”,线上课程每五分钟就要有一个硬核内容、干货金句、亮点设计,这决定了学员的调频/换台几率。甚至可以将颗粒度切得更细,将每两分钟作为一个单元,并且把握住单元之间的间隙,与学员互动。
基于企业内部经验,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学习发展部总经理梁向锋认为在设计阶段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直播培训对企业现有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是一种颠覆。因此,在系统化地建立直播培训体系前,培训管理者很有必要与公司管理层、业务部门乃至企业传讯沟通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就直播在企业内部的应用场景、应用规则、边界等进行共识搭建,以免做到中途被多方叫停。
直播培训要有顶层设计,临时性的直播培训可以做,但是一定要同步搭建专门的平台、直播内容要架构化,可以嵌入内部培训体系。目前的直播平台大多可以录播回放,这些内容也可以成为内部知识库的补充。这样,直播培训的碎片化程度就会得以弱化。
如上述场景所谈,内外部大咖是直播培训吸睛的一大原因。因此,内部直播平台一定要有开放性,设计时就要考虑与外部直播平台的兼容。最理想的场景是,可以从内部平台直接外呼内外部讲师上线直播。
这是企业培训管理者的本职专业。直播培训从业者必须有意识地将直播培训与翻转课堂进行粘合、线上线下学习活动进行粘合、多方异地线上沉浸式引导粘合、直播课堂引流与生成深度研讨小社群进行粘合。这四大粘合做到位了,直播培训就能真正产生不可取代的价值。四大粘合
直播课堂和翻转课堂进行粘合
直播培训师要擅长将系统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以及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预热练习提炼并前置,让学员在提前预习中对即将开始的直播产生兴趣。当一些基础知识已经在翻转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练习和了解后,学员真正进行体系化学习时,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当前,这种学习形式比较普遍,与后面所说的线上线下进行粘合有着密切关联。主要是将两类课程进行整合。线上直播更多针对知识性的培训课程,线下则侧重于技能类培训和精进。这与翻转课堂一脉相承。线上直播中,讲师将知识性、理论性的内容尽可能提取出来,与学员在互动中学习;线下,更多兴趣同好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技能研讨。主要是借助具备强大个人魅力的大咖级直播讲师进行引流,如东亚银行曾经邀请过经济学大咖前来,讲授银行业经济学理论要点和热点的话题。顺着这个势头,东亚银行生成了经济学深度爱好者的社群,根据社群中大家的需求,又开设了研讨课和经济学类课程。东亚银行的读书会以及外语学习也采取了这种模式。首先,在内部寻找爱书人,或者英语流利的同事,在线上进行直播分享;形成引力之后,再在线下开展各种读书交流或者英语交流平台,形成深度爱好兴趣群体。这需要借助一些科技手段。现在比较流行的是VR,例如外语学习平台会让学员戴上VR眼镜,学员与老师视角保持一致,老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提高课堂生动性。这种方式可以引入到企业中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AR(增强现实)引入学习之后,可以将线上的浸入式体验做到极致。当然,如果技术上实现不了,还有一种简单浸入式引导,即在线上直播过程中,尽可能引入一些影视片段,增强学员与讲师间的互动性,比讲师单纯口述要有效得多,也避免了讲解的枯燥性。梁向锋自身早已进行直播培训的尝试,发现在各种粘合方式实践过程中,效果确实不错。直播能够更大范围地引流、穿透,而线下传播,虽然范围没那么广,但深度比线上更深。
02
激活流量 酒香也怕巷子深
我们近期观察了多个直播活动,参与人次有高达数万、十数万,也有处于数百上千,其中不乏内容干货十足但参与人数寥寥的情况。不少刚开始接触直播的培训人提出了困惑:“如何吸引更多直播受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若不搭配合适的推广营销动作,即便再优秀的内容也可能逃不过被埋没的命运——这涉及到对直播的宣推和整体运营工作的策划和把控。当下,直播活动基本都属于免费公益的性质,其场景类似大型公开课,面对的并非特定人群。微吼创始人、CEO林彦廷认为,无论直播方的出发点是增加曝光率,还是获取商机,这都是一个营销场景,本质上是营销行为。标准的营销行为前期会涉及到推广、裂变、传播等动作,帮助引流。但更重要的在后期,直播方要对每一个渠道进行精细化的数据分析:当初设想的方案真正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每一个渠道的ROI是多少?这些数据将成为下一次直播前推广的重要参考。对于企业直播培训来说,需要拥有一个企业自己可以掌控的直播间,才能把进入直播间的人视为私有流量,然后沉淀数据,在合规的前提下让他们留下资料,形成用户池,为后续的多次触达打好基础。当下次再有公开课、公益培训、产品推广的时候,就有机会再次触达之前已经积累的用户。“确定推广方案之前,要明确直播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获客,还是企业内部正式培训?”保利威营销副总裁周鑫基于长期直播运营的经验积累与研究,认为推广方式应与动机相匹配。通常的推广方式可以有五种:第三,社群推广,在平时积累的微信群里推送海报,发红包;第四,邮件推广,尽管这是一种传统方式,但由于量大,所以疫情期间效果不错;除了铺开推广渠道吸引用户,从直播开始前到结束后也需要用一些技巧留住学员,才能保证整场直播的流量。例如,直播快开始前,设置签到环节,提升直播到场率;然后,直播前一小时进行一次推送,直播开始的时间再一次推送。签到的数据可以对下一次直播的到场率进行很好的预估。
保利威创始人、CEO谢晓昉将保留学员的动作分为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
发放学习资料,给学员观看导学视频(内容包含课程背景、学习课程的作用,与课程相关的故事等),用于预热。若无铺垫就直接开设直播,特别在讲述较为枯燥的概念时,很难留住学员。学员会昏昏欲睡,甚至切到其他平台去学习。
老师应通过音频连麦互动,激活学员思考,并且使用一些激活学员的手段,例如互动答题,抽奖环节,发一些小礼物、奖杯等。这决定了课堂的活跃程度,因而老师需要非常熟悉那些可以加强线上活跃度的工具软件。
保利威在课后会安排助教答疑,并且建立了作业系统,对学员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随后推送预告,衔接过渡到下一节课程的课前导学,将学员流量引入下一课,进行铺垫,形成闭环。
03
玩转平台 学习“不宕机”
实时互动既是直播培训相比其他线上手段的优势,却也是相比线下场景的弱势。培训时的基本体验和知识的理解与获取程度有很大关联。如果直播过程中,学员未能理解当前知识点,而讲师也未感知到,会非常影响有效信息的获取——此时互动必不可少。因而,直播培训的体验差异通常都聚焦在互动性的差别。事实上,只要掌握学习规律,将平台功能摸透,并将其与培训的互动方式链接到一起,距离优秀的直播课程就不远了。学员真正“在线”是互动的基础。由于直播时老师与学员皆身处异地,事实上是无法限制学员行为的。若要既能“查岗”,又不影响学员体验,崔佳建议采用游戏化的、快乐的方式,让学员愿意参与其中。比如,提前给大家分好组,每个组员分别报出自己的生日月份,然后给每组月份最大的学员一个小惊喜——安排抽奖或发送红包等。这样一来,变查岗为“抽奖时刻”。
在讲某个知识点之前,先让学员分析案例,判断对错,能够激活学员过去的经验;线上互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节奏必须快,每个互动只能给学员几十秒的时间去思考,快速作答,公布答案。另外,还可将学员组成团队,并配合运营动作共同进行。比如,在激励方式的设置中,既有团队激励,也有个人激励。查岗时一个人不在,整个小组的得分也会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成团队互相监督,提升集体责任感。线上课也可以随时变化交互方式,比如小组成员的变化、任务的分配等,让学员与更多人一起学习,向更多人学习。云开科技CEO徐光泽提出,当前,企业用于直播的平台,大概由三种系统转化而来:
三是来自自媒体分享平台,如得到、樊登读书、喜马拉雅等APP。这三种直播系统很少从企业教学角度出发,只做到了“讲完课程”,但是效果如何并不好说。优秀的直播培训系统应该结合更多手段,才能够体现直播培训的独有体验效果。
比如,在直播过程中将随堂测评实时发送给学员,即使是10万人同步发送,在技术上也已经能够实现,实时的统计结果也能够立即反馈给讲师。这样,讲师可以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重复讲解。这种方式优于线下教学的互动方式。当然,随时发送视频类案例,也是不错的教学辅助互动方式。
如将学员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分组讨论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员思想碰撞,也能减少视频学习的枯燥感。当前的技术在系统后台可实现自动分组,选出组长等事宜。
微吼所服务的一些企业客户,借助平台功能,在互动方面有不少灵活的玩法。例如,主讲老师进行培训授课时是主角,所有学员在屏幕里看到的都是讲师本人;到了课中间的分组讨论环节,平台会切分成不同的互动直播间,学员可以多人连麦,七八个人或十几个人一组,展开分组讨论,实际上就是转换成视频会议的场景;当他们讨论结束,确定了输出的方案之后,无缝切回主直播间;各小组汇报时,再切到汇报人作为主画面。这种形式完全贴合线下培训的场景,只不过通过技术手段把它还原到了线上。
当前,技术已经能够支持讲师授课过程中,将讲师的声音、视频、PPT、随时发布的调查问卷等内容,以时间轴串起来。所以,即使学员是后期回看,体验也会如直播时一样。当讲师讲解到相应阶段时,系统后台会实时向学员端传送此时需要的视频、PPT,或者随堂作业,系统还会给学员评分。徐光泽表示:“这种课堂管理是线下学习永远无法企及的。”线上学习的一大优势,还在于能够量化很多数据。直播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可以通过数据来统计,一场直播60分钟,保利威的后台准确记录了每一位学员在这场直播里观看和未看的时间段,回放的次数,以及互动次数,互动聊天内容的词云情况,学员平均观看时间,问答率、正确率等,并且可以和培训师的讲授全程匹配。通过这些数据的统计,培训师能够获取学员关注内容的热力图/雷达图,得知他们对哪些内容更感兴趣,并且配套形成学员的知识能力地图。若一个课程整体观看的完成率超过80%,即算是比较成功或合格的课程;若后台数据显示大部分学员只是看了几分钟直播,完成率可能不到50%,即反映出课程存在问题。甚至往后技术成熟时,在学员开启摄像头之后,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或大数据的算法来分析学员微表情,从而判断其当时的学习状态。谢晓昉介绍,此技术目前还是在测试阶段。然而,在进行后期跟进时,还需注意数据分析以外的一些动作。有些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产品知识的培训,除了专门的考试之外,还会安排抽查,每位学员每次抽三五张幻灯片,进行产品讲解;有的直播课是大课,每一个小的业务单元或每个小组,在直播课后会分享内部成功案例,或是实际应用场景中的难点案例,结合所学,探讨解决方法。这个过程便是学以致用的转化过程。
一场直播结束之后,无论是出于学员自己的需求还是直播方的营销需求,可以做三件事情。
由于用户往往不会在送福利时拒绝沟通需求,此时除了获取联系方式和地址,还可以直接一对一进行调研,包括电话交流,对直播效果反馈进行提问:
· 你是通过朋友的推荐还是其他渠道知道这次直播的?· 你觉得老师讲得怎么样?他的节奏把控如何,有无干货,是否给到你帮助?这个过程中,获取了以真正的观众外部视角对于直播的客观评价,更为真实,比起问卷形式的评价也会更加落地。这些反馈信息将为直播方进行下一场直播做好准备。直播培训的爆发,无论是为企业带来了内部培训方式的革新,还是催生了培训行业市场的新生态,都在推动着整个培训领域不断向前。希望身处其中的每个培训人,都能抓住机遇,乘风而上。
本文来源于培训杂志(ID:trainingmagazine),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BEST”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