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033039821(服务时间:工作日08:30-19:30;周六日08:30-17:30)
18033039821
热搜 : 单海洋 秘书 行政 中高层 营销 销售 研发 团队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在于解决问题方式不同

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在于解决问题方式不同

2021-05-17 18:36:08
分享到 

64.JPG


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在你成长的路上,你一定会遇到一场又一场的遭遇战,没有彩排,不打招呼,突然发生。

可能是业绩突然大幅下滑,可能是产品次品率大幅上升,可能是投诉突然变多,等等。

那么,遇到这些突入而来的遭遇战,你将如何面对?

应对方式的不同,就是普通和优秀的区别。

一个人优不优秀,要看他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普通人只能看到事物的现象,而优秀的人总能通过现象看透事物的本质。




1.经验不靠谱

如何才能像优秀的人一样解决问题呢?

凭经验吗?

二战期间,盟军的轰炸机损失很大,少部分返回来的飞机机翼上也布满弹孔。

盟军决定在有限条件下增加飞机的部分位置的钢甲,保护飞行员生命,提高战斗力。

那...加哪呢?

凭经验,既然机翼上满是弹孔,那就加强机翼吧。

于是,司令决定,用钢甲加强机翼。

这时,一位担任盟军顾问的统计学家说:

司令,你看到机翼中弹,还能飞回来,也许正是因为它很坚固;

机头机尾没有中弹,也许正是因为一旦中弹,飞都飞不回来。

司令大惊,赶紧派军队去战地检查飞机残骸。

果然,被击落的飞机,都是机头机尾中弹。

飞回来的飞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飞回来的,只有被击落的飞机才知道。但是,被击落的飞机,却已经永远无法开口。

普通的人凭借飞回来的飞机的“经验”,决定加强机翼钢甲。

但是优秀的人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知道真正那些被击落的飞机应该是机头或者机尾中弹。

凭“经验”,有时可能真的,不靠谱。


— —


有人会说,这是“幸存者偏见”,是运维统计的样本不全,只要在分析问题时,寻找成功经验时考虑再全面些,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真的是这样吗?

成功“经验”真的都靠谱吗?

就以企业为例。

多企业在遇到问题时,会习惯性去学习其他企业的经验,尤其是行业内顶尖的企业。

你觉得他做什么都是对的,都值得你去学习,他们总结出的方法论,你听后,总给你醍醐灌顶的感觉。

但是,这些所谓的成功“经验”,有时可能真的,不靠谱。

10多年前,作为一名微软员工,我有时会被邀请去分享微软开发软件的经验。

那时谷歌、苹果还没起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

一个开发配备两个测试。

许多人听完表示,醍醐灌顶。说微软这么强大,原来是这样开发软件啊。

当时甚至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

你们微软的员工都用什么牌子的牙膏?

天啊,没想到在商业分享中会被问这样的问题,我先是一愣,但还是礼貌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不知道别人用什么牌子,反正我自己用的是黑人牙膏。

这时,我看提问者恍然大悟的表情,给我感觉好像他在说,

原来微软员工用的是黑人牙膏啊!怪不得这么厉害!

这不是开玩笑,这是真事儿...真事儿...真事儿。

这很可笑,牙膏和成功,有因果关系?

但他就觉得,微软这么厉害,说什么都是对的。

大约十年后,我再和别人分享“一个开发配备两个测试”的方法,很多人已经开始鄙夷我们了。

那个时候,微软衰落的迹象成为他们脑海中既定的事实,一种不可驳斥的结果。

这个结果就是,微软已经过时了,说什么都是错的。

一个开发配备两个测试?

太浪费资源、太不敏捷、太没有效率……

所以,当一家公司如日中天的时候,你觉得它做什么都是对的。

每一个员工都值得“哇”的大声尖叫,每一次分享都要细细品味和研究。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我们遇到问题,找寻办法的时候,经常迷信别人成功的经验。

别人的成功经验当然重要,但是适合不适合我们,亦或者他给你说的方法真的是让他成功的经验吗?

不一定。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2.假设-验证-结论-调整


我建议你在遇到问题、困难的时候,可以通过“假设-验证-结论-调整”的方法。

什么是“假设-验证-结论-调整”?

就是在遇到问题时,大胆假设,然后去验证,得出结论,最后根据结论做出调整,这样的一个过程。

就比如刚开始举得“二战飞机”的案例。

遇到给哪个部位增加钢甲避免被击落的问题,我们按照这个方法论模拟一遍:


假设:应该给机翼增加钢甲;

验证:去看被击落的飞机是不是机翼中弹的弹痕多;

得出结论:被击落的飞机头部和尾部中弹多,机翼不多,给机翼部分增加钢甲效果不大;

最后根据结论调整:增加机头和尾部的钢甲。


这就是“假设-验证-结论-调整”这个方法论的简单应用,通过这个方法,最终我们就能找到,到底飞机哪个部位应该加强钢甲。

所以,这套方法论的本质就是,为了印证假设,而不辞辛苦、不嫌麻烦去验证假设,然后得出结论,最后做出调整。





3.就事论事


在使用这套方法论时,我建议你还要注意一点。

那就是要就事论事,不要被立场左右。

什么意思?

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讨论一件事的时候,要对事不对人。

就比如,公司的产品卖不出去,于是各部门领导一起开会讨论,到底是什么原因。

产品部门说是销售渠道、营销等没做好,没卖出去;

销售部门,说是市场的广告打的不够响,很多人都不知道咱们产品,怎么卖;

市场说公司给的预算不够,而且产品有瑕疵,大部门精力都扑在解决投诉等公关问题了,质量部没把好关;

质量部说生产部不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

....

这就是很多公司内部经常会出现的扯皮、推皮球等问题。

这样的扯皮会,开半天也达不成什么共识,得不出什么答案。

可我们开会讨论,目的不是为了解决,公司产品为什么卖不出去吗?

又不是一场追责大会,必须找出个部门来承担责任。

所以,为了能真的找出,产品为什么卖不出去这个问题,就一定要在大家都秉持着对事不对人的态度,来分析问题。

假设销售没卖好,那么我们去验证,是所有销售员卖的都不好,还是只有一部分卖的不好呢?

如果有接近一半销售人员业绩还不错,那说明不是新产品的问题,也许是新产品的销售方法、话术等还没有培训到位。

等等,我们可以逐一去验证假设,然后得出结论,最后做出调整。

所以,使用这套方法论第一点注意事项就是,一定要从事实出发,对事不对人。

不要被自己和他人的利益、立场所左右,事实更可靠。



最后的话


我们常说,眼见为实,经验很重要。

很多情况下,确实如此。

但有时,我们看到的表象,或者经验会欺骗、迷惑我们,让我们看不透事情的本质。

那应该怎么办?

1、抛弃经验,放弃想当然,不要轻易下结论,怀着空杯心态去看问题。

2、运用“假设-验证-结论-调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得出结论,最后调整。

3、注意不要被利益、立场左右,要就事论事。

也许你能做到以上3点,就可以把身边复杂繁琐的事,抽丝剥茧、洞察本质。

《教父》里有句台词,“花半秒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解决一个问题的办法有1000种,但最有效的那个,一定是洞察本质的方法。

祝你能,洞察事物本质,拥有开挂人生。

作者:刘润,润米咨询创始人,50万学员《5分钟商学院》主理人,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国内知名商业顾问。为海尔、中远、恒基、百度等多家知名企业提供战略咨询服务。





关注我们

BEST管理学院二维码.jpg

最具价值管理学习平台

企业培训  股权密码  前沿资讯


提出您的需求或疑问

我们将在1个工作日之内回复

客服专线:180-3303-9821

腾讯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加入BEST
合作机构
帮助中心
会员权益
隐私保护
法律说明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BEST学院
微信公众号
集势全球
开课城市: 上海 北京 深圳 广州 苏州 成都 杭州 青岛 天津 厦门 长沙 武汉 南京 贵阳 洛阳 郑州 

© 2024 BEST管理学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181169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