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唤醒组织潜力的“泰普洛领导力”,公众号ID:taplowleadership
- 为什么到了一定阶段,成长力容易停滞?
- “我是谁”这个问题,为何会成为重启成长力的原点?
- 真正的认知自我,为何要下探到冰山下的内在属性?
- 成长型思维,为何会影响到我们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感?
- 为什么说找到属于自己的天赋,才能实现领导力觉醒?
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都将在本篇逐一探讨。
01
人到中年,成长力最容易停滞
1. 成年人到一定阶段,个人成长就容易停滞
一般意义上,成年人的个人成长,有几个不同的层面:身心上、知识上、技能上、职业上等;也有不同快慢的阶段,青年时期较快,进入中年以后成长趋缓,乃至衰年停滞。
所以从普遍意义上讲,由于种种条件的变化,人到中年以后,实现持续个人成长十分不易。
当一个人内驱力不强,不在意职业生涯发展,又没有担任一个组织大小团队领导角色的情况下,个人成长进入瓶颈期,一般不会带来多方面的大问题。
但若因机缘巧合,你已经成为了一个团队乃至一个组织的领导者,个人成长出现停滞,则会给工作和组织带来很大的挑战。
2. 成长停滞,会带来哪些挑战?
这类挑战,可能会体现在:
1. 身心的成熟度,低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如同理心程度较低,较易情绪化;
2. 学习意愿及能力下降,导致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准备不足,例如依靠营销和产品创业的企业家,对于其它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有限;
3. 技能方面,尤其是软技能(soft skills),如沟通能力和领导力应对人际工作要求明显有困难;
4. 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缺少某些方面的经验积累,致使解决管理难题时看不到关键点,也提不出有价值的疑问。
以上提到的挑战,在企业管理者的实际工作中,比比皆是。表现出来的常见现象就是:
管理层会议开得非常拖沓、冗长;讨论问题议程结构不清晰,发言不着重点;行动决定没有时间节点,没有跟进,甚至没有行动计划;个人管理能力和领导力,跟不上组织的发展。
3. 未来世界的复杂和不确定性,会让不愿意成长的人,成为“四无人群”
不仅对管理者而言,成长力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在《终身成长》一书中,陈玮老师提到:在未来世界,不愿意适应这种变化的人,很可能成为“无能、无用、无助、无望”的“四无人群”。
1. 无能:无法与时俱进地快速迭代未来所需要的能力;
2. 无用:无法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无法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3. 无助:在社会巨变过程中,因为无法适应未来世界,产生了强烈的无助感;
4. 无望:因为无能、无用、无助到了极限,而对未来产生无望甚至绝望的人群。
人类将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面临持续的重新适应和不断学习的挑战。如何适应未来世界,如何构建成长力,将成为每个人面临的最大挑战。
02
成长力觉醒的第一步:认识你自己
《老子》讲“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佛学里说“度己度人”,讲的就是同时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价值。一个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接纳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同样,一个人也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真正理解他人,预测、影响和改变他人。
哲学上有三个终极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面临且必须回答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
其中,“我是谁”的答案,深深根植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它决定了我们处理与自己、与他人和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一系列思维和行为的模式!这些模式常常不为我们自己所知晓,但却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只有充分地回答了“我是谁”,清晰地认知了自我,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发展。
1. 真正的自我认知,是对自己内在稳定个性特质的探索
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如果只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并不是真正的成长。事实上,除了知识技能和智力的不同,人和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所以真正的自我认识,应当是深入的自我认识,是对自己内在稳定个性的认知。
一个人,只有了解自己个性上的优势和短板,才能避免因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而导致的风险或冲突。
从短期来看,认知自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识别个人身上的致命短板,找到个人成长的重点,提升事业或职业成功的概率。
从长远来看,人的一生如果只是关注外在,而忽略内在,仅是在生命本能的促动下度过,完全随着自己的性子来做事,虽然快意恩仇,但难免会丧失真正的幸福。
2. 探索人的内在属性,认识一下冰山模型
对内在属性的理解,实践领域内使用最普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这个模型,按照人的心理特征的识别和改变的难度,把人的内在属性比喻成一座冰山,这座冰山包括七个层次。
冰山表层可见的部分,是知识、技能和经验三种属性。
这些属性相对容易识别、也比较容易改变。冰山上的属性是职业成功的必要因素,但却远非核心因素。也就是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可以在职业初期取得一定的优势,但无法支撑个人的长远发展。
水面以下阳光照射的部分,是人们的社会角色和价值观。
人们对事物重要性的判断和价值高低的取向,虽然并不如知识技能容易改变,但相对于冰山中更加深层次的属性,是可以在教育和影响中发生变化的。
冰山的底层,在那些连阳光都无法穿透的地方,是人们的自我形象、特质、以及动机。
这些属性相对而言不太容易识别,也不容易改变。但相比较于冰山上的个人属性,冰山下的因素对于职业的成功,更具有长远的影响。冰山的底层,常常决定了顶层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3. 深入细致了解人“内在冰山”结构的意义
虽然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心理学家,但深入细致了解人们的心理结构,会更加有助于发展自己和他人。
回顾我们自己的人生经历,你可以有两个重要发现:
一是你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更丰富了,甚至有些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但你内在的思维方式和外在的行为模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二是观察你曾经的同窗,虽然毕业时大家的知识技能经验都比较接近,但随着时间推移,大家选择的道路都各不相同,并且这些道路选择的不同,大多可以从每个人自身的性格特点上找到缘由。
4. 专业科学的心理测量工具,可以帮我们更客观认识自己和他人
每个人受成长经历的影响,都会形成一套自己主观的视角。这种视角下的自己和他人,常常与真实情况不符。借助于科学研究的工具,个人的主观色彩可以得到更多的修正,以真实有效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借助心理测量的专业方法和工具,我们可以比传统的观察或内省,更简便、深入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例如,CPI测评是一个从39个维度全面评估人才冰山下的个性特质的测评,对于个人职业发展,企业选拔、评估和培养人才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我们每个人这一生都需要处理三重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而39个特质,正是从这三重关系展开。
如果一个人处理不好这三重关系,都会限制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而要处理好这三重关系,就需要认识到自己在这三个方面,会有什么样的倾向。
03
塑造成长力路径—培养成长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对“成功”进行了数十年研究后,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提出了“成长型思维”。
思维模式,就是我们时刻戴着的一副眼镜,你可能根本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却能改变甚至决定你看到这个世界的样子。
在《终身成长》一书中,卡罗尔提出: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1. 成长型思维的特点
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人类真正的潜能是未知的,相信人的才能是可以拓展的,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or资质、兴趣or性情等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和成长。
他们认为:成功是学习的结果,意味着做到最好的自己,但自己仍是个普通人;失败是一次机会,也无法成为永久的定义;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关键,无论个人的能力有多强,只有努力才能激发和拓展能力,取得最终的成就。
他们追求不断进取,直面挑战,努力做到更好。
2. 各领域的很多牛人,就是成长型思维的代表人物
很多我们熟悉的各领域的牛人,比如达尔文、托尔斯泰等等,都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典型代表,他们葆有学习的激情,即使在人生遭遇重大挑战时刻,依然可以茁壮成长。
人们常常认为“天赋”就是能力本身,然而浇灌这些天赋的,是不断的、无休止的好奇心,以及对挑战的探寻。
爱迪生不是单纯喜欢捣鼓小发明的孤僻天才,他懂得自己发明的商业价值,擅长自我宣传,并与媒体搞好关系,这才让他成为了唯一的发明家。他并非从小是天才,使他成功的是他不断寻找新的挑战、不断自我学习和提升的思维模式。
莫扎特能创造出精妙绝伦的乐曲,只是因为他惊世绝伦的音乐天赋,还是因为他努力练习以致于手变形?
其实,无论是爱迪生、莫扎特,还是我们普通人,想要达成重要的成就,都需要明确的关注点、全身心的努力、推陈出新的策略,还有学习路上的同伴。
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能够给予人们的,也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帮助人们发展能力并结出丰硕果实的原因。
3. 成长型思维就像肌肉,可以塑造和培养
我们的大脑和肌肉一样,可塑性是很强的。大脑的可塑性可以持续终生,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模式、才智等,永远可以通过训练来塑造和培养。
但是,我们都知道“改变自己”是非常难且痛苦的事情,思维模式的改变更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人们之所以坚持或习惯于固定型思维模式,是因为它迎合了我们在某一刻的心理需求,比如一个完美、全能、强大的自己,认为那就是真实的自我,并反复验证这些特质,来获得自尊心。
接受成长型思维模式,不会让人远离自我,而是让我们更接近真实的自我,看到我们每个人都是充满个性和潜能的普通人。
思维模式的转变,不能依靠一两次实践就完成,而是意味着采用全新的方式看待问题。持续的成长,需要足够的时间、努力与相互支持。
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需要经过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卡罗尔认为至少要经历五个步骤:
第一步:接受
我们需接受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混合体。
第二步:观察
自我觉察激发你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场景是什么?
第三步:命名
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格取个名字,提醒自己注意到这部分人格,以及这不是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第四步:教育
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法去教育它,慢慢地影响它,带它一起踏上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第五步:学习与帮助学习——设立成长型目标
首先,把总结这两种思维模式特点的图,打印出来贴在墙上,每天提醒自己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然后,考虑这一天有哪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与时间表。
当人们相信自己的基本特质可以发展时,面临失败虽然很痛苦,但不会再给自己下定义。如果能力可以拓展,如果改变和成长还有很多可能性,那么通往成功的道路依然很多。
04
找到自己的天赋,实现领导力觉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领导天赋,但我们首先要在基于对自己内在个性的充分了解上,去全力发掘这份天赋,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
1. 领导者都是与众不同的
任何一个想成为领导者的人,如果只是买了那些励志或传记书,并模仿书中的领导者素质,那注定是要失败的。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掘属于自己的、与自身相一致的领导风格。遗憾的是,在现实情况下,有很多企业迫使领导者们去改变自己,迎合它的标准领导模式。
但是,正如《真诚领导力》作者比尔乔治所说:如果你屈从于一种与自身不相符的模式,就永远也当不了一名优秀的领导者。
在他看来,“一个人的领导风格,属于哪种模式,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只要回顾一下历史上,那些杰出的领导者一一乔治·华盛顿,亚伯拉罕·林肯、温斯顿·丘吉尔、玛格丽特·撒切尔、马丁·路德、特蕾莎修女等等,这些伟大人物的领导方式都大相径庭。
而在商业领域亦是如此。
GE前三位CEO风格迥异,但都非常成功,里奇纳德·琼斯具有政治家风范,杰克·韦尔奇活力四射、精力充沛,杰夫·伊梅尔特乐于授权。尽管如此,这三任CEO任职期间,GE的员工们都团结在他们身边,适应不同的风格,并使GE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欣欣向荣。
所以,作为领导者的你,若是要试图模仿他人,只会是徒劳。
2. 领导力无法复制,只能觉醒
每个人都应该基于自己的独特性,发现自己独特的领导潜能,而不是遵循其他人写的领导力手册去“亦步亦趋”。如果像邯郸学步一样一味地模仿他人,而不顾自己独特的内在优势和短板,最终不仅无法成为一名卓越的领导者,甚至反而会扭曲原本的特点,成为痛苦和纠结的复合体。
快餐式的学习,总是妄想能快速复制成功,但是你绝对不可能将自己复制成为马云、马化腾或者杰克韦尔奇这样的领导者,你甚至都不可能复制成为你所了解的任何一个人,你只能成为你自己。
(本文完)
- 素材来源:
1. 领导力无法复制,只能觉醒
2. 周戌乾:影响领导者持续成功的思维模式
3. 直播《夏勇军:知人心,识人性——工作与生活中的识人哲学》
- 图片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