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价值观的共鸣,靠谱人品的认可,而产生的偏好,是个人品牌最终的归宿。
— 1 —
以后,我们要凭靠谱赚钱了
个人品牌不是“塑造”出来的,而是你勤奋耕耘,做成事之后自然而然的结果。 近年来,个人品牌、私域流量等名词开始走红,归根结底在于从平台获取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 这张图是emarketer联合CCID、新京报做的一张数据统计。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公司的获客成本已经从2010年的37.2元,上涨到2019年的486.7元。如今生意做得又累又苦,已经足够努力,却还是在生存边缘挣扎。 红利变成红海,利润越摊越薄,竞争越来越激烈,用曾鸣教授的话说:“容易赚的钱肯定是没了,往后大家都得做更辛苦的事。”
在这场流量争夺战之中,打造个人品牌,精细化运营私域,成为个体和企业,凭“本事”赚钱的护身符。
我给你讲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儿,你可能会更加深刻理解“本事”背后的含义。 去年,我去参加了腾讯每年最大的活动,腾讯生态大会,并作为点评嘉宾,访谈了三家企业。 宝龙集团的联席总裁陈德力说,疫情期间,在微信小程序里做直播带货。当线下零售受到重创,大家只好回家坐在沙发里见证历史的情况下,宝龙的直播,销量居然达到了线下实体商业平常的7倍。 陈德力总和我透露,这是因为,他们在过去2-3年,一直在运营自己的APP,勤勤恳恳地把线下用户,迁移到APP里。 大概有百万以上的规模吧。 突然遇到疫情,宝龙集团把这个巨大的用户中台,开放给了微信小程序,所以一下子吸引了很多用户。 原来不是在疫情期间,用点金之手,扭转乾坤。原来只是2-3年勤奋耕耘的自然结果。 绫致集团智慧零售业务负责人牟楠希说,绫致在线下有几千家门店。 绫致通过不断加微信的方式,积蓄了几百万的微信和企业微信的“私域流量”。 所以,在疫情期间,绫致组织了成百上千场的直播,我们的生意不降反升。 天啊,几百万微信和企业微信的连接。你们是怎么一下子聚集这么多用户的? 牟楠希说,不是“一下子”,是连续几年的勤勤恳恳地耕耘,而且要深耕。需要提前一年、两年,甚至三年时间,把你的组织架构、产品技术做好铺垫,它才能在我们需要的情况下有一个好的爆发。 我转向第三家,泸州老窖。我把仅有的希望,投向了这家著名的白酒企业。 泸州老窖CIO苏王辉说,他们疫情期间发展得也很好。因为实施了会员制,所以和用户之间建立了更短的连接,触达率、复购率、连带率,都有很大的提升。 哦,苏王辉说,因为我们几年前,就开始推进“一物一码”的建设,瓶、箱、盒、盖以及物流,五码关联,除了解决渠道串货问题,产品溯源问题,还用各种活动激发了用户扫码加入会员。 现在这个会员数,已经是个庞大的数字。我们在疫情期间,很好地使用了会员体系这个资产而已。
这三家企业能在疫情期间逆势上涨,不是在疫情期间突然做了什么,而是因为在疫情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在做什么。
突然在疫情期间发现有问题,再去寻找解决方案就来不及了。 这时候,你可能什么都做不了,只有见证别人的历史了。
— 2 —
大道至简,做好产品
并不是拥有个人品牌,就可以走向人生巅峰,轻松赚钱,凡事有收益,必有维护成本。并不存在个人品牌的捷径,教你赚钱的人,做个人品牌的人,大概率只是想赚你的钱。 个人品牌是超级流量池,但个人品牌不是你的终点,而是起点,搞错了“起终点”,大概率悲剧收场。 做100场活动,让更多人知道我,成为IP。然后,就可以做更多事情。 我说,不是先成为IP,拥有个人品牌,然后再做事情。 而是你一定要先做事情,有了“作品”,才能成为IP。 很多演电影的演员,其实是不大看得起总是参加综艺节目、但就是不拍电影的演员的。 关于个人品牌,在创业之初时候,曾经有2条相关建议让我受益匪浅,我特别想与你分享: 第一个建议来自原《哈佛商业评论》的出版人曹阳,他说:写文章是为了获得知名度,我在各大相关垂直领域权威网站发表专栏文章,形成了文章的传播体系,有了一定话语权。 写书是为了获得美誉度,很多人认为出书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学术水平,表明他在这个领域有深入的思考。 虽然写书、写专栏也有稿费,但本质上不能算是商业模式,主要目的是个人品牌的打造。 第三件事是做培训,专业的培训师一年可以讲200天,我严格限制自己,最多只讲100天,因为要不断的学习更新,保证课程质量,是重要的入口。 第四件事是咨询,培训虽然有一点互动,但总的来说是单向输出,咨询要跟企业大量沟通,比较双向,可以积累大量的经验和案例。 第五件事是参加论坛,可以结识各路高手,拓展自己的认识宽度。 刘芹,作为小米最早投资人,在小米上市时依然持有17%小米股份,他一战成名。 当然,他投中的公司远远不止小米,还有快手,keep等等。 专注在一个垂直领域,持续深耕,做到极致,做出爆款、现象级产品,非常重要。
在一个领域之中,你比别人好10%,你就能刷掉90%的人; 所谓“快”就是快速迭代,即便已经是精品,还要不断地更新完善。 就像小米的MIUI操作系统每周更新一次,我通过学习、咨询,不断更新自己的培训内容。 有些客户不断请我培训,他们发现每次都有大量内容更新,每次都跟上次不一样。 你发现,一旦把产品真的做好了,你就可以忽略很多因为产品没有好到极致而带来的营销问题、管理问题、服务问题等。 润总,我们的产品很好,但是营销上做的不好,用户不能接受和理解我们的产品。 好产品会说话,如果客户没有听到,那是因为产品其实做的还不够好。
— 3 —
靠谱是未来发展的基石
因为这次的服务,下一次不管你出什么产品、什么服务、卖多少钱,他连内容都不看,闭着眼睛买。 因为他相信,不管是什么,多少钱,你都能让他得到的,远超他付出的。 你一旦让用户被人嘲笑傻,觉得不值,开始比较,你的信任就遇到了危机。 个人品牌,就像“钱”一样,只是你做完事情后,衡量价值的计数器,一个容器载体,一个结晶。 它只是一个顺带的、自然而然发生的结果,而不应该是目标。 你只有把另外一件事情作为目标,比如为别人创造价值,钱才会随之而来,个人品牌才会自然而然广为人知。 你只有把别人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时候,大家才能一起把蛋糕做大,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 希望大家回到商业的本质,每一件事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 比如:塑造个人品牌,好赚钱。其他人这么干的,赚了很多钱,我也得这么干。 这是不对的。 本质上是消费者有没有因此而获益,这是一切商业的出发点。 如果你每一件事的出发点,都是想要拿到最多的钱,获得最大的利益。 那么到头来,你之前所争到的一切,其实最终还要用更多的钱来买单。
所谓的“追随”,就是当下你在做事情的时候的考量心法:“你说的话现在、未来多少人会信,多少人会支持你?” 对价值观的共鸣,人品的认可,而产生的偏好,是个人品牌最终的归宿。 最后的话
很多时候,判断一件事情有没有前途,值不值得做,从价值回报的角度来看,有一条心法:
既要看钱,是指从长远来看,决心做一件事情,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及商业价值。
不要看钱,是指我们做每件事情,又不能单单看“钱”这一个单一维度。 有些钱也许来的轻松,但拉长时间轴来看,却会渐渐侵蚀掉你未来发展的根基。 比钱更值钱的,是你的价值观、是你做事的态度、是你取舍的方法论、是你提供的价值。一个行业想要长久发展下去,就不能以投机的心态对待消费者。 只有踏踏实实创造用户价值,用心打磨产品,才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获得市场的认可。 不管是人生,还是商业,小成功靠聪明才智,大成就,需要凭借至真至纯的价值观、靠谱真诚、踏实做事建立正向的增强回路。 共勉。
作者:刘润,润米咨询创始人,50万学员《5分钟商学院》主理人,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国内知名商业顾问。为海尔、中远、恒基、百度等多家知名企业提供战略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