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刚入行做培训的小白提点建议,作为资深培训人,你会对他说什么?
今天的推文来自《培训》杂志融媒体特约作者冯尔真,他总结了3点建议,希望能够给刚入行做培训的读者一些参考。
很多人都想着如何能够快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类问题的热度一直都很高。但说实话,这类诉求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切实际。
任何一项技能的掌握和提升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成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捷径可言。
就像东京奥运会上夺得跳水冠军的全红婵一样,当全网都在夸赞这个00后小姑娘的天赋时,她的教练的一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才是现实——她是跳水队同龄人中最刻苦的那一个,每天都要练习400多跳,每次训练都全力以赴。
虽说技能的提升和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不是就意味着只要在时间维度上熬得足够久,就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工作3年不代表就有3年的工作经验,有些人工作1年同样可以获得别人工作3~5年的工作经验。
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实践,实践才是决定了能力提升快、慢的关键。因此,如果你是一个刚入行做培训的新人,请珍惜每一次上场的机会,因为每一次上场积累的实战经验都是你的财富。
“实践才是决定能力提升快、慢的关键。”这句话可能有些伙伴会有疑问。自己平时也挺忙,感觉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按理说这样的实践也挺多的了,但年复一年就是感觉自己没什么成长。甚至有时觉得,干得越久,反而越不自信。
每天学习也很积极,看了很多的书、听了很多的课,感觉不学还好,越学越焦虑。
其实产生这种心理背后的原因用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The Dunning-Kruger Effect,也称达克曲线)可以解释:
图片来源于“量子大学”
通过这张曲线图,大家就可以理解为啥有些啥也不懂的人反而特别自信,为何自己努力学习、不断实践进步却感觉绝望,甚至跌落人生低谷。
这就是一个人成长过程的心理变化,为什么说痛苦就是进步,每个人都是在痛苦和不断反思过程中不断向上成长的。
解释了这种心理背后的原因后,再重新审视一下我们遇到的问题:为什么实践了很多,但依然感觉不到自己的成长呢?
我认为,尽管量变会引发质变,但绝大多数人都熬不到那个零界点就会放弃。因此,刚开始就要培养自己对于品质要求的意识尤为重要。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提升工作效能,而不能日拱一卒,日复一日的重复每天的工作。
成长从来就不是一触而就的,成长始终都是螺旋上升的过程。
因此,每天忙忙碌碌地实践不够,还需要懂得总结复盘。我每次跟部门来的新员工做工作面谈时,一定会强调工作方法的重要性,要有一颗“偷懒”的心(当然这个偷懒是加了双引号的)。意思是,一件事交代给你,可能原来这件事需要花费2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你必须要自己找方法提高完成它的效率,同时要保证质量。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在实践并寻找实现效能提升方法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新人觉得自己天天布场、天天当助教没长进、没前途,但当你检查他布场的情况就依然漏洞百出;当你让他做助教总结的时候,他又回答不上来。
想要获得快速成长,又总是担心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什么技术含量,日复一日浪费自己的青春。真正想学习、会学习的人,都有一个非常高贵的品质就是:眼里有活,心中不慌。看到问题后,立马会去想办法解决。
作为新人,工作场景中遇到的每一位挑战,都是尤为珍贵的。因为人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如果还没有开始骑就担心会摔,这种人永远都学不会骑自行车。虽然不见得每个人学会骑自行车都一定摔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摔过的、或者不怕摔的人,学会骑自行车是最快的。
光靠想象和担心问题,是不会获得成长的。
以上三点就是我对于培训新人的3点建议。
最后,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靠谱的人、成为一个令人踏实的行动者,一定会让你获得超预期的成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