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场人,都想拥有领导力。
那么什么是有领导力的标准?
领导力的本质是什么?
领导力主要看两个条件:
第一是你能够影响他人的数量,第二是你能够影响他人的质量。
可以说,影响人的力量,就是你的领导力。被你影响的人越多,受你感召的程度越深,你的成就就越高。
怎样定义领导力高低?
我们可以想一想,我自己更愿意被什么样的人影响呢?
打个比方,假如你的工作遇到瓶颈,思想压力很大,整个人都是倦怠颓丧的状态,于是你向你的领导求助。
这时候,“绑架型”的领导会命令你好好工作,不要影响团队里其他的绩效,或者以扣奖金、扣工资威胁。
“过来人型”的领导会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谁不是这么过来的?现在的年轻人就是不行,不抗压。
而“共情型”领导会说:
当年我是这样解决类似问题的,你看能不能参考一下我的解决方法?你可以先尝试去做,出现问题咱们再有针对性的探讨……
所以说,领导力永远不是以职权压人,与资历、业绩甚至职位高低无关。
领导力是你能否驱动他人、驱动自己的能力。
谁是管理者?
怎样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
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问:
什么是管理?什么样的人是管理者?
现代管理的概念,不是监工一样紧盯着下属做事,管理的精髓是激发下属的工作动力和创造潜力,是让一个一个的员工凝聚成为1+1>2的团队。
最终,通过驱动员工、凝聚团队,管理的目标是提升效率、解决问题、拿到结果,最终形成一套有效的体系。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管理者?
德鲁克在《明日的里程碑》这本书中提出,当今的职场上,多数人都是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取得成果,这些人无论做不做管理岗,本质上都是管理者。
所以管理者的责任,就是有计划的驱动自己或驱动他人来完成工作。
管理者最大的仰仗,不是学历、背景、权威或者资历,而是要看你能不能影响别人。
这就是张维明老师所倡导的“非职权领导力”。
今天,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需要专业知识、行业经验、资源和创造力,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多个员工甚至团队的配合。
在这样的时代,完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已经失去了统一标准,这就造成了很多新的管理难题。
比如说,流水线上的工人停下不动就是怠工,过去催促一下就行了。
但今天,你根本搞不清楚那个发呆的员工到底是在深度思考还是单纯摸鱼,你也说不准那个狂敲键盘的员工是灵感爆发还是在做无效努力。
今天的管理困境在于,员工不可能被监视,只能被激励、被协助。
这时候,职权领导力是无用的,因为越是年轻的、有能力的员工,越清楚他们和领导、和公司之间是平等的,是相互选择的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然要提倡“非职权领导力”的重要性。
管理者五大心态误区
很多时候,阻碍管理者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态误区。
第一个误区:只有领导者才需要领导力,只有少数人才需要影响他人。
其实我们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上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需要影响力。
作为普通员工,我要通过影响力来与人合作、向上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取得更好的业绩;
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要指导孩子的心灵成长,要跟伴侣达成提高生活质量的共识,要改变父母老旧的观念;
作为社会上的成年人,我们要维持人脉资源,寻求稳定真挚的友情和合作伙伴关系,帮助我们应对竞争和意外。
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影响力。
第二个误区:没有职权就不能做管理。
作为一个职场人,管理思维比管理职位重要一百倍。
管理思维是什么?说白了就是“最后一棒”的思维,是一种“舍我其谁”的心态。
这件事我不做谁来做?
把自己这场工作接力赛的最后一棒,要对整个工作的结果呈现负责任,要主动地去查漏补缺、上下沟通,确保万无一失。
只有这样你才能实现自己在团队、组织中的价值最大化,你的激情能驱动别人,让团队成员和你有着一样的目标和动力。
第三个误区:影响力就是利益输送。
很多人以为,做领导就是靠拉利益关系绑定别人。
但这个看法的核心问题在于,当利益不再,关系就消失了。
依靠利益,你永远不可能让别人真心实意的帮助你、为你着想。
而真正有本事的人、明哲保身的人,看到管理者搞这一套,自然会退避三舍。
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围绕专业能力、价值观、真诚心和成就人的核心,来构建坚实的领导力。
好的领导者,让别人在平日里敢于欠你一个人情,在危急关头愿意为你挺身而出。
第四个误区:用“告状”解决问题。
很多人在协作中出现问题,就威胁要向对方的领导投诉。这种方法不仅不能解决你们之间的沟通障碍,还会增加新的问题。
时间长了,这种“狼来了”的威胁失去作用。
第五个误区:“关公战秦琼”。
关公战秦琼,意思是对所有合作者都是一个打法,根本不会根据对方的实际需求和心理因素来制定策略。
不管是吃软、吃硬,还是软硬不吃、油盐不进,不管人家状态好不好、有没有后顾之忧,全部是一个打法,那么你能影响的人,数量上就很有限了。
事实上,这五个影响力误区引发的种种管理问题,可以通过六个法则来解决。
学会非职权影响力的精髓,让你在职场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