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033039821(服务时间:工作日08:30-19:30;周六日08:30-17:30)
18033039821
热搜 : 单海洋 秘书 行政 中高层 营销 销售 研发 团队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你永远无法改变别人,你只能改变自己

你永远无法改变别人,你只能改变自己

2021-12-04 11:42:43
分享到 

64.JPG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1 

反求诸己

前些日子,在进化岛社群有位同学向我提问:

润总,真正的凭良心做生意到底能不能赚到钱? 

我说,也许,你的心中有个错误归因。 

凭良心做生意的没赚到钱,问题通常不是出在有良善的“心”,而是出在没有商业的“脑”。 

不能把脑的问题,归于心。 

我常说一句话: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什么是“反求诸己”? 

就是从所有问题中,找到自身的原因。 

这其实很难。 

我在中国最大的私人董事会机构“领教工坊”带领一个十几位企业家组成的私人董事会小组时,经常遇见这样的情况: 

当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的时候,大家就开始互相“照镜子”,从对方分享的组织问题里参照自身企业决策的行为得失。 

这些企业家平时在企业里都是说一不二,也许永远权威,永远“伟大、光荣、正确”。 

但随着讨论的深入,开始渐渐打开“思想”,到打开“心灵”,再到打开”意志”。

很多企业家开始意识到,公司的很多问题,其实....根源都是自己的问题。 

他们常常会被这个洞察惊得一身冷汗,甚至痛哭流涕。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 

公司的产品卖不出去,于是各部门领导一起开会讨论,到底是什么原因。 

产品部门说是销售渠道、营销等没做好,没卖出去; 

销售部门,说是市场的广告打的不够响,很多人都不知道咱们产品,怎么卖; 

市场说公司给的预算不够,而且产品有瑕疵,大部门精力都扑在解决投诉等公关问题了,质量部没把好关; 

质量部说生产部不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

.......

这就是很多公司内部经常会出现的扯皮、推皮球等问题。 

这样的扯皮会,开半天也达不成什么共识,得不出什么答案。 

可我们开会讨论,目标不是为了解决公司产品为什么卖不出去吗?

又不是一场追责大会,必须找出个部门来承担责任。 

所以,为了能真的找出,产品为什么卖不出去这个问题,就一定要在大家都秉持着对事不对人的态度,来分析问题。 

假设销售没卖好,那么我们去验证,是所有销售员卖的都不好,还是只有一部分卖的不好呢? 

如果有接近一半销售人员业绩还不错,那说明不是新产品的问题,也许是新产品的销售方法、话术等还没有培训到位。 

我们可以逐一去验证假设,然后得出结论,最后做出调整。 

在管理上,从来没有“你应该怎样”,更没有“他应该怎样”。 

只有自己。 

我,应该怎样。

我看见,我承担,我负责。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2 

就算有万全的计划

也会有第一万零一个意外


在生活中,也许你也经常有这样的感叹:
“他把我气疯了,但是我也没有办法…” 
“要是我的妻子能更耐心点就好了…”
“我没有选择,我只能这样做…” 它们都很消极。 
可问题是,这真的是事实吗? 
他说了不客气的话是事实,你的妻子不够耐心也许也是事实。 
但是,这些事实让你没有了选择,所以不得不这么做,却未必是事实。 
这些话,其实都是在推卸责任: 
我没有责任,责任在他,责任在我妻子,是命运、基因、环境决定了现状,让我没得选择。 
消极,就是把苦难的责任,推卸给命运、基因、环境,然后怨天尤人,寻找心理宣泄,但对现实没有任何帮助。
它就像一块巨石一样,把你,和你周围的人一直往下拉,一直往下拉,直到沉入海底。 
所以,在消极的时候,你必须要一把夺回自己的选择权,就算看上去再不可能,也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出积极的改变。 
在27岁的时候,我曾接受过一场对我此生影响最大的一个培训: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在这场培训之中,学习到一个让我受益终身的理念: 
“积极主动。” 
千万不要小看这简简单单的4个字。
进化的力量年度演讲顺利结束的时候,我对公司同事和合作伙伴说: 
做一场活动,就算有万全的计划,现场也会有第一万零一个意外。 
我们是第一次做年度演讲,完全没有经验。 
全靠大家极致的专业度,和极高的配合度,才能互相信任,精诚合作,完成这次的交付。 
如果当意外来临时,所有人都认为是对方没有做好,把责任推给对方,而不是积极主动寻求解决办法,最后的呈现结果一定是一团糟。
一架飞机️的组成,不是只有发动机。 
一场大会的顺利举办,不是只有个体的荣耀。
当一个人跳进水里,真正托起他的,不是接触皮肤的那些少量的水,而是身下大量接触不到的水。 
系统间彼此环环相扣,因果相连。
缺了哪一环,都会轰然崩塌。 
荣耀属于每一个人默默付出的人。 
正因为那些看不到的付出那些看得到的付出,那些积极主动默默站出来承担责任的人,共同促成了这次大会的圆满结束。 
因为积极主动,才让每次风险都得以化险为夷。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积极主动? 
第一,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别人提了一个大胆的提案,你脱口而出“不可能”。
他的提案是个刺激,“不可能”是你的回应。 
这个时候,先别着急下定论,在刺激和回应之间,至少给自己30秒时间想一想。真的不可能吗?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他的提案中,有没有一点点合理之处?如果增加别的资源,还是不可能吗?
试着不断问自己这些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案。
别小看这短短30秒,它能帮你从情绪手中,一把夺回“选择权”,然后交给理性和价值观。 
第二,用积极的语言,替代消极的语言。 
你说:他把我气疯了。
你心里其实是在想:是他的责任,他控制了我的情绪。你把生气的责任推卸给别人。 
试着选择说: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消极的语言,就是在一遍一遍地推卸责任。你会一遍一遍被自己洗脑,变得更加自怨自艾。 
而如果你选择用积极的语言去代替消极的语言,你会发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没有你想象得那么无可救药。 
第三,减小关注圈,扩大影响圈。 
你关心事业、经济、甚至世界局势,这是“关注圈”。 
但关注圈中有些事,是你无法影响的。
比如新冠疫情爆发,比如公司被迫倒闭,比如老板给我降薪。 
关注圈中,那些你可以影响和控制的小圈,叫做“影响圈”。 
怎么才能积极主动? 
把时间和精力,专注在影响圈上。比如,我不能阻止新冠疫情的传播,但是我可以尽量与外界减少接触。
我不能阻止老板给我降薪,但是我可以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
我无法预料到未知的风险和意外,但是我愿意积极想解决办法,主动承担。
作家连岳说过一句话: 
上帝的规则,是先给痛苦,然后给出路。
而魔鬼的规则,是制造麻烦,然后把麻烦合理化。 
面对麻烦和痛苦,如果你被动接受,就只会把麻烦和痛苦合理化,最终永远活在麻烦和痛苦里。
但是,如果你选择积极主动,就一定能在麻烦和痛苦里,找到出路。 
任何时候,你都有选择。 
那就是选择,积极主动。
接受你不能改变的,然后去改变你能改变的,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那些你能够改变的事情上。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3 

目标,考核指标,方法


在日常管理中,很多时候,当下属犯了错误时,管理者都会严辞批评一番,有时甚至将员工骂得狗血淋头。 
在他们看来,似乎这样才会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才能体现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才能显示出管理者的威严。 
然而,这样的效果真的好吗? 
英国行为学家波特说:
“当遭受批评时,下属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话,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在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 
“越批评,越火上加油。” 人们将波特所说的这种现象称为:“波特定律”。 
当下属遭受批评过多时,情况会更加糟糕。 
有的时候过于关注员工的错误,尤其是公开批评的时候,会大大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产生对抗情绪,这样就会产生非常恶劣的效果。 
对人才期望过高,对员工现有能力和主动性不满,可能是因为管理的薄弱。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创业者要理解,管理至少有三个工具: 
目标,考核指标,和方法。 
目标,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比如:健康的增长。 
但是,如何实现健康的增长?这就需要方法。
怎样才算实现了健康的增长?这就需要考核指标。 
收入增长50%,成本增加30%。 
有的创始人可能会把目标,翻译成这个考核指标。
听上去很靠谱。 
收入增幅大于成本增幅。这很健康。 
但是,如果你用这个考核员工,员工可能会把核心能力外包给比我们做得好的公司。 
他们的成本结构比我们优秀,所以用外包公司,更容易实现收入增幅大于成本增幅。 
可是,这样可能会带来一个问题: 
我们的核心能力不但建立不起来,甚至会越来越弱。 
你问员工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 
这是你要求的啊。 
这样的员工,心中有考核指标,但是没有真正的目标。 
你说,不行,你必须1、2、3、4、5这么做。 
你忍不住开始指导,甚至要求员工按照你说的做。 
这时,你开始给方法了。员工开始按照你说的做。 
但是,因为情况一直在变化,你开始有效的做法,后来不行了。 
员工却不懂得变通。 
你问为什么? 
他说: 
是你要求这么做的啊。 
我不敢改。 
所以,你发现了没有。 
目标,考核指标,和方法,是从上往下的三层东西。 
我们最习惯用方法管理员工,我们最擅长用考核指标管理员工。 
但是,我们很容易因此让员工忘了真正的目标。 
怎么办? 
给员工下达指标时,一定不要忘了同步真正的目标。
教员工方法时,一定不要忘了交代这只是你目前的建议。 
唯一重要的,所有人真正需要负责的,是目标,而不是考核指标,也不是方法。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切记。

最后的话


你永远无法改变别人,你只能改变自己。 
通过改变自己的方式,改变别人。 
作为一个CEO,有时我们抱怨,“21世纪,最缺的是人才”。 
找人,是天底下最难的事。 
可是,“世纪”这个东西,从来不缺人才,这个世界永远是人才辈出,越来越优秀。 
最缺人才的,是你。 
你问问你周围的创业者,每个人都说自己缺人才。 
为什么? 
因为人才不仅在横向流动,从A公司到B公司,从C公司到D公司,人才还在纵向流动,从下往上,从小池塘,到大江河。 
你要这么想象,你站在山坡上,人才都是“爬山者”。
如果你站的比较低,山脚下的一般人才会“穿过你”; 
如果你站的比较高,能爬到山中间的人才会“穿过你”; 
如果你站在山尖上,最顶级的人才会“穿过你”。 
你能找到什么样的人才,其实最根本上取决于你自己这个登山者,爬到了什么高度。 
你的愿景,你的格局,你的战略,你的胸怀,就是你的高度。
但是,只要有一天你停止了攀登,优秀的人才不会等你。
他们会穿过你,继续往上。 
这时,请你不要抱怨,说他们不“忠诚”。 
你应该给他们祝福。
小池塘,养不了蛟龙。
修炼自己,把小池塘挖成江河,从山脚爬到山顶,并永不停止,人才自然会汇聚过来。 
人往高处走。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那就在高处,等着他们。





关注我们

BEST管理学院二维码.jpg

最具价值管理学习平台

企业培训  股权密码  前沿资讯


提出您的需求或疑问

我们将在1个工作日之内回复

客服专线:180-3303-9821

腾讯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加入BEST
合作机构
帮助中心
会员权益
隐私保护
法律说明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BEST学院
微信公众号
集势全球
开课城市: 上海 北京 深圳 广州 苏州 成都 杭州 青岛 天津 厦门 长沙 武汉 南京 贵阳 洛阳 郑州 

© 2024 BEST管理学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18116908号-1